全球电池网 | 供应 | 求购 | 企业 | 招商 | 资讯 | 展会 | 人才 | 电池论坛 | 电池品牌 | 采购中心 | 产品大全
E电通服务 建议
资讯
登录 注册会员
您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频道>废旧电池>正文
超市促销员半年回收处理415公斤废旧电池
来源:东方生活报 日期:2011-10-19 作者:全球电池网 点击:

超市促销员夏正娟,在一群人之中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与众不同的地方,为了挣取千元左右的月薪,她不得不每天花七八个小时全力促销“全无敌”和“大白兔”。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她给人的印象总是热心、诚恳,脏活、累活抢着干,除此而外,乏善可陈。有人就此推断说,她,只是个为了生活而挣钱的小人物。但事实上,夏正娟却在业余时间里和一群人坚持做着许多人想做做不到的公益事业。

半年回收处理415公斤废旧电池

弯腰将一大堆用大塑料盒和塑料罐装满的废旧电池,一个个搬出室外可要费个劲,重的一盒有四五十斤,轻的也有头十斤重,大大小小加起来有近150斤。这些都是前天中午采访夏正娟时,在她家车库里看到的“战利品”,收集它们的目的只有一个:环保。

从去年起,夏正娟开始在市区文港路上的韩国超市、东进路上的北京餐厅、燕达花园、鼎盛时代小区等处设点回收。人们也很配合与支持她的行为,认为这是好事。工学院有批从事环保公益活动的大学生听说后,也帮着一块回收。半年后,收回了415公斤废旧干电池

为了处理这些电池,夏正娟和网友设法与广东一家电池生产企业签协议,他们负责回收,企业负责处理。至于运输,他们设法找了家快递公司,负责顺带送往处理企业。不过,因为做公益事业没有回报,专门运废旧电池的机会不多、也不方便。去年运了一次,就没下文了。车库里的近150斤废旧电池,正是从那后积累下来的。

无偿做公益反遭质疑合法性

这就是33岁的夏正娟,一个读完职高,自学了社会工作与管理的大专生。她的理想并不宏大:“因为发现社会上有许多事解决不了,所以学这专业,让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她的目的也很单纯:“把一些有爱心、有环保意识的人聚到一块,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她说,做公益事业实属偶然。去年7月22日从电视上看到外地一家民间助学组织为山区穷孩子募捐后,突然想起自己10年前曾学过被别人认为“没用”的专业。第二天,她就上网注册成为该组织的志愿者,并逐渐认识了一大群从事公益活动的朋友,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但,无偿做公益事业,夏正娟却曾因此遭遇过冷眼。比如,有人质疑“他们搞募捐是否合法?”夏正娟说,“几百元可能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大家捐物资让我作载体办这些事,如果有人认为有问题,其实对我们伤害挺大。”面对质疑,同时她也表示理解。因为她曾在响水碰到这种事:有些贫穷孩子的家长只要有点钱,都会拿去还债。所以,他们提倡将募捐到物资直接用在孩子身上,而非捐钱。

保安丈夫出钱支持她做公益

做公益事业需要考虑很多问题,碰到的困难更多,夏正娟坦言,自己只是个普通人,回收废旧电池的工作实在太累人了。好在,做保安的丈夫非常支持她,特别是每当遇到用钱困难时,他会从1300元的工资中取出200元帮助她。记者问夏正娟为何不找相关的职能部门?她说,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找张三,张三会说找李四,找李四,会让你再找别人。这么麻烦,不如自己来解决好了。

“相关部门可能有些想法,但没有通过具体举措表现出来,结果就出现社会公益人士出面解决社会问题的奇怪现象。”夏正娟说,自己想做的事很多,可惜力量不够。更要命的是,能借鉴的可长期操作的经验太少,基本都是靠“摸着石头过河”做事,如果做不好,很有可能会断掉。

面对困难,夏正娟表示不会放弃。眼下,她正在制作一个公益网站,先将回收电池的事停一下,把精力用在帮助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和流动图书室的公益事业上,“去做吧,让人说吧,如果光说不做等于没做,许多人只喜欢作旁观者,不敢尝试。我目前就是尝试,尽管可能会失败,但如果不尝试,可能连失败的机会都没有。我觉得社会上不缺乏有爱心的人,只不过没有机会罢了。”夏正娟说。

上一篇: 2吨废旧电池难处理 下一篇:  没有了
版权声明:全球电池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本文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