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池网 | 供应 | 求购 | 企业 | 招商 | 资讯 | 展会 | 人才 | 电池论坛 | 电池品牌 | 采购中心 | 产品大全
E电通服务 建议
资讯
登录 注册会员
您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频道>行业新闻>正文
加强监管,铅蓄电池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来源:千龙网 日期:2012-1-4 作者:全球电池网 点击:

近期,全国各地频频出现的“血铅污染事件”,不断刺痛着社会的神经。一组组令人痛心甚至愤怒的数字,都与那些地方周边的铅酸电池生产企业或者铅冶炼企业有关,一时间,历史悠久和极富前景的铅酸蓄电池行业,在公众的眼中俨然成了“黑色行业”,让人“谈铅色变”。

针对这些舆论,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指出:那些低水平重复建设、生产及环保技术落后的中小企业才是“血铅事件”的元凶,铅酸电池行业本身并不是一个污染性的行业。不少正规电池企业也坦言,铅酸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没有任何污染,而生产污染只要加强管理,是完全可控的。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铅酸蓄电池制造厂家约2000家,但产值在500万元以上规模的企业仅200家左右,其余的1800家中小企,有的根本没有生产许可证,有的有许可证也很难达到清洁生产的标准。正是这些资质不够、污染严重的中小企业给整个铅酸电池行业抹上了黑色。

“很多人认为,铅酸电池代表着落后的技术,应用前景不广,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陈体衔介绍,目前铅酸电池作为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占所有蓄电池市场份额的70%。如果离开铅酸蓄电池,那么与蓄电池有关的所有行业、产业都将面临瘫痪。

2011年4月,由环保部、工信部等九部委联合开展的2011年环保专项行动正式实施,其中首要任务就是全面彻查铅蓄电池企业的环境违法问题。铅酸蓄电池的刚性需求是始终存在的,不会因为整顿就减少,短期内其它电池替代不了;国家应该对铅酸蓄电池行业的规范整治采取“打拉结合”的方式,即一方面要通过行业整治淘汰不规范的企业,一方面要加快铅酸电池的转型升级,为行业开辟一个积极发展的通道。各企业也要从客观生产环境和主观职工行为习惯两方面入手防控污染,即通过生产检测及环保设备的升级换代减少污染源;通过对员工职业生活的行为进行教育、引导,从而在主观上规范降低职工污染的概率。

据悉,中国铅蓄电池企业3000多家,经过环保整治,只剩余1961家,可能其中的三分之二还要被关闭,但是中国铅蓄电池发展前景依然广阔,铅蓄电池的应用领域在不断地扩展。只要认真完善铅蓄电池行业的环保整治,更好地落实环保工作、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铅蓄电池在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上一篇: 太阳能电池涨价有共识无行动 下一篇:  没有了
版权声明:全球电池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本文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