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池网 | 供应 | 求购 | 企业 | 招商 | 资讯 | 展会 | 人才 | 电池论坛 | 电池品牌 | 采购中心 | 产品大全
E电通服务 建议
资讯
登录 注册会员
您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频道> 名人名企>名人访谈>正文
锂离子动力电池将被激活
来源:北极星电源网 日期:2011-9-14 作者:全球电池网 点击:

随着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性能要求的提升,电池已成为电动汽车产业化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那么,面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续航能力等还未突破的现状,我国应如何推动锂离子动力电池突破瓶颈、实现创新发展呢?对此,近日采访了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节能环保事业部总经理吴辉。

锂离子动力电池将被激活

目前,锂离子电池广泛用于手机、笔记本等移动电子产品中,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会对锂离子电池产业产生何种影响?

吴辉: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即将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预计,从2011年到2020年的10年间,中央财政将投入1000亿用于扶持新能源汽车。

其中,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中的重点交叉产业,更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将会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最大受益者。锂离子电池与其他技术的电池相比,具有外形尺寸更加灵活、重量更轻、没有记忆效应、更加环保等优势,因此锂离子电池对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动力汽车等极具吸引力。

电动汽车产业化受制于锂电池

目前,我国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研发情况如何?市场应用情况如何?

吴辉:动力电池占电动汽车的成本约50%—60%,且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电池,和作为笔记本电池手机电池等要求的条件不同,存在安全性、续航能力等诸多技术瓶颈。此前,媒体广泛报道了杭州等数起与电动汽车相关的火灾,引起了普通消费者对电动汽车安全的担忧。这些都是制约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的因素。

同时,正是由于电动汽车没有产业化,电池企业投资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风险比较高,例如研发隔膜锂离子电池的投资就是铅酸电池等其他电池技术的数倍。因此,多数电池企业都倾向于以电动自行车等电动工具作为锂离子电池研发的切入点,这样可有效降低市场投资风险,但同时也使得研发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动力不足,形成恶性循环,进而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电动汽车对全球来说都是一个难题,尽管近几年我国在锂离子电池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但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例如,锂离子电池中的隔膜、电解质等还依赖进口。此外,由于缺乏标准和政策引导,目前各电池企业生产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规格、标准也不一样。

多措并举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化

那么,应如何解决锂离子动力电池目前的问题呢?除电动汽车外,锂离子电池还有哪些应用前景?

吴辉:国家相关部门应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制定扶持政策、选定试点单位等来支持电池企业研发锂离子动力电池,推动技术的创新发展。否则,仅以电池企业为主导的话,明显动力不足。同时,国家也需尽快制定动力电池的法规和标准,这也能帮助企业减少一定的成本。

企业层面,建立动力电池的企业联盟。目前,参与动力电池竞争格局的有传统的小型锂离子电池企业、汽车整车厂、汽车零部件厂商等,因此如果这些企业采取合资合作的方式共同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不仅能分散风险,还能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优势,减少交易成本,形成协同效应。其中,最典型的模式为“汽车整车厂+锂离子电池厂商”和“汽车零部件厂商+锂离子电池厂商”。

除电动汽车外,锂离子电池还可用于太阳能系统、智能电网等,尤其是作为能源存储系统,其转化效率比目前广泛应用的抽水蓄能(约80%)还要高,可达90%以上,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上一篇: 派司德郭栋:电池管理“三横两纵” 下一篇:  没有了
版权声明:全球电池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本文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