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家里收集了十余年的废旧电池,现在专程从家里提过来,请一定不要放混了。”近日,记者在泸州市江阳西路看见一位老人拉住街边环卫工人的手,叮嘱环卫工人一定要把这些废旧电池进行分类回收。说完后,老人把这些废旧电池一粒一粒放进了路边垃圾桶内的废旧电池回收箱内,但老人收集的废旧电池能如愿进行分类处置吗?随后,记者对我市废旧电池回收处置现状进行了采访。
不敢乱扔废旧电池
老人叫刘先泽,今年已70岁高龄,是一名从泸州医学院退休的教师。“这是我们家十余年来使用的电池,我一粒都没乱扔。”刘先泽说,自从十年前他搬到飞跃小区居住后,就一直攒着家里的废旧电池。因为深知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他就把家里使用过的电池一粒粒分类收集放置,因为没有找到废旧电池回收的地方,就没敢扔掉。
“直到我看到路边垃圾桶上的废旧电池回收标志,才为这些废旧电池找到了‘归属’。”不久前,刘先泽在江阳西路散步时,偶然发现路边垃圾桶上多了一个废旧电池的专用回收箱,这让他喜出望外。在江阳西路垃圾桶旁,记者看到老人手里的塑料袋内装满了各种废旧电池,有的已经锈蚀得面目全非。“大大小小一共有44粒。”刘先泽说,保护环境不应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应该身体力行。
未来趋势 垃圾分类处置
刘先泽收集的这些废旧电池,在我市能如愿以偿进行分类处置,实现无害化地进入环境吗?记者对我市废旧电池回收处置现状进行了采访。
目前,我市采取的是填埋方式对城市垃圾进行处理。每天,城区的垃圾要由垃圾清运车运输到18公里外的泰安垃圾处理场进行集中填埋,刘先泽扔进垃圾桶的这44粒废旧电池也无一例外。在填埋场,记者看到这里有操作推土机、压实机等设备操作人员,有填埋工人,但没有垃圾分类工人。城区垃圾由清运车辆统一运输到垃圾处理场后,在填埋工的指引下全部卸到填埋场上,再用推土机、压实机等设备推平、压实。
随后,记者从市环卫一所了解到,我市采取填埋工艺对垃圾进行处理,因此目前还没有开展垃圾分类的工作。据介绍,目前国内采取填埋工艺对垃圾进行处理的城市,基本上都是采用填埋的方式处置废旧电池。据环卫一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后我市拟开展焚烧发电工作处理城市垃圾,随着这项工作的开展,垃圾分类处置也将成为发展趋势。如今,我市在环卫设施如垃圾桶上设置“可回收”、“不可回收”、“废旧电池回收”等标识,是为了培养市民垃圾分类的习惯,为今后的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奠定基础。
市环保局:呼吁建设危险废物处置中心
得知我市目前尚不能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刘先泽有些遗憾,但他表示,作为一名普通市民,不乱扔废旧电池,就做到了问心无愧。但令刘先泽感到不解的是,采取填埋方式处理废旧电池,会不会对土地造成污染?记者就此采访了市环保局副局长何刚,他表示,填埋方式处置废旧电池虽会对土地造成一定污染,但对泸州而言,已是当前最妥善的处理方式。
何刚说,按照环保的要求,废旧电池应该进行集中回收,如果当地不具备处置能力,应由垃圾处理场委托废旧电池处置的专业化公司进行处理。对泸州而言,还不具备建设废旧电池回收处置系统的能力。为此,当前我市只能以填埋的方式对废旧电池进行处置,垃圾填埋场通过对垃圾渗滤液的收集处理等方式,能将废旧电池对土地的污染减到最低。
“我们已经把建设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写入了环保‘十二五’规划草案中。”何刚说,泸州是西部化工城,每年有数万吨危险废物要进行处置,而目前这些危险废物都是送到市外的专业厂家进行处置,很不经济。对此,市环保局已经向政府积极建议,建设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届时,像废旧电池等危险废物将得到真正的无害化处理。
对刘先泽的环保意识,何刚表示赞许,他认为,广大市民应向刘先泽学习,把废旧电池送进垃圾桶,因为散落在环境中的废旧电池比送进垃圾处理厂填埋的废旧电池带给环境的危害更大。但对刘先泽十余年收集电池的做法何刚却表示欠妥,他告诉记者,废旧电池聚集在一起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将成倍增长,对此,建议市民应该有了废旧电池就扔掉,而不是收集起来一起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