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频道>行业新闻>正文
青海追日之路
来源:重庆晚报 日期:2010-8-2 作者:全球电池网 点击:

25万平方公里柴达木盆地什么都缺,唯一不缺的就是阳光。当地太阳辐射强烈,年均日照超过3100小时,每平方米的辐射量为6950兆焦。

为此,青海抓住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攻克自动追日系统技术难关,将在柴达木盆地建成全国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基地和太阳能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攻克自动跟踪太阳难关

7月24日上午,记者一行来到西宁经开区东川工业园区青海华硅能源有限公司大门口,在一台有排球场大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下,科研人员正在记录数据。

“你们过半小时再来,就会发现电池板对着天空的方向发生了改变。”青海华硅能源有限公司行政部部长周军说,这是正在研制的一台大型的自动追日电池板,而传统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都是固定的,不能自动跟踪太阳。

周军透露,在沙漠上建大规模太阳能基地,会面临风沙问题,人工清洗肯定困难。在突破自动追日系统技术难关的同时,公司生产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还要攻克电池板自动清洗技术。“技术就相当于汽车的雨刷一样,一启动就可自动清洗。”

太阳能基地成动力之源

“青海就不缺阳光。”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川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宇明说,根据已经上报国家的《柴达木千万千瓦级太阳能利用规划》,青海省将 大力推进以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建设及其综合利用,在柴达木盆地建成全国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基地和太阳能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成为我国未来的动力之源。据介绍, 目前,国家五大电力公司已与青海省签订了建设太阳能基地的协议,等国家相关政策落实后即可开建。

“中东地区是挖石油赚钱,今后只要太阳一出我们就开始找钱。”李宇明说,柴达木盆地25万平方公里,如果在这里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太阳能基地,就相当于建上数个三峡电站,而且没有任何污染。

设备制造带动万亿商机

正是看到青海未来太阳能发展前景,西宁经开区决定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将下属的东川工业园区打造成中国硅材料和光伏产业生产以及新材料产业生产基地。

“这一基地建成后将带动的是万亿商机。”李宇明透露,西宁经开区还将引进5~10个光伏产业重大项目,形成完整光伏产业链,今后能基本提供柴达木太阳能基地需要的设备。

据介绍,在华硅能源公司旁边,还排着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年产1.5万吨多晶硅、亚洲硅业有限公司年产8000吨多晶硅、青海尚德尼玛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年产30兆瓦太阳能组建生产线等10多家新能源项目。

上一篇: 电池租赁成诺亚方舟 下一篇:  风电繁荣促进蓄电技术发展
版权声明:全球电池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本文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