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末
石羊充电站,是四川也是中国西南地区投运的第一座电动汽车充电站。
“就像打了一场仗。”电话又响了,陈敏一边接听电话,一边用笔不停地记录。乘着下一个电话打进来的空隙,她向笔者揭秘了全省首个电动汽车充电站 石羊充电站建设的始末。
这一天,距离石羊充电站正式投运,只有短短两天时间。作为充电站建设监管专责的陈敏,仍有很多工作在继续。
陈敏回忆,2007年开始省电力公司就一直在关注并注视着电力汽车发展的一举一动。
当时上海、杭州等地已有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充电是什么样?”、“充电站如何运行?”带着疑问,省电力公司很快组织了工作人员实地进行了考察调研。
调研后,这些员工发现,先行发展电动汽车的华东城市,与成都有着截然不同的情况:华东地区气价很高,电力相对便宜。但四川正好相反,盆地内天然气丰富,价格低,很多汽车都选择油改气的方式,但电力资源相对紧张。当时无论从经济的角度还是从资源的结构来看,华东地区的电动汽车都有条件发展得快一点,因而走在了前面。
但很快,四川电动汽车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2009年底,《成都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正式出台。
在新的历史机遇下,省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与省上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很快,关于我省首个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建设,正式摆上了议事日程。
今年2月5日。陈敏和成都电业局的几位同志一起,前往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座谈。此时,在成都建充电站已经不是秘密 十几天前,省电力公司和成都市政府刚刚签署了《关于共同推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只是,她没有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
当天下午,座谈的地点从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移至省电力公司。会议拍板:第一个充电站选址石羊变电站旁边,利用既有土地建设;工期3个月。
“一听时间,当时就懵了。”3个月要做些啥?设计没有、设备没有,就连充电站长什么样都没有概念。
第二天,陈敏和她的同事们飞赴南京,此行有两个重要任务:一是参加国家电网在那里举行的电动汽车工作会,请教专家;二是考察当地已经建好的一座充电站。就在陈敏一行“开了大会开小会”在南京“取经”之时,后方的人也没闲着,开始了地勘。
2月10日,陈敏一行返回成都。次日(大年三十前两天),石羊充电站科研报告初稿成型。
2月26日,科研报告正式提交省电力公司,一并提交的,还有4个设计方案。3天后,科研报告正式通过。
就在此时,一次以3个月为施工期限的倒排工期座谈会在成都举行。“怎么可能完成?”现场,讨论很激烈。不过,工期最终没有更改。大家得出的一致结论是:任何一道工序都要尽善尽美,否则根本没有机会重来。
规划:绿灯。
城建:绿灯。
要素保障:绿灯。
自3个月前开始,一场围绕石羊充电站建设的总动员开始了。
3月15日,现场“三通一平”完成;3月19日,土建入场。
然而,此时的成都开始进入雨季,而所有倒排出来的工期都是按无雨、无其他自然因素条件下设计的。
与充电站仅一墙之隔的,便是石羊变电站。该变电站对整个成都城南片区的供电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又敲又挖,如何保证安全。
陈敏说,当时大家心里想的就是,施工建设肯定有困难,但有任何困难必须克服,有任何矛盾自己解决,有什么想法就积极协调。
就这样,工程一直依据计划往前推进着。
5月20日,当笔者来到充电站工地时,发现这里的每一个房间,每一台设备的颜色、尺寸都已经是整齐划一,充电桩等设备也在积极地调试中。
“其实,这些设备都是不同的厂家生产的。”陈敏回忆,让这些设备“入座”是很繁琐的工作,正常情况下需要20天,但石羊充电站从安装到调试,仅用了10天就完成了。
5月28日,一座仅用了3个多月时间就实现选址、规划、设计、建设的充电站,正式投运了。
温馨提示
一般开车,烧油可以把油耗到只剩一点后,再到加油站加油。但为了保养电池,电动汽车的充电过程最好是浅充浅放,即随时补电,这样电池将用得更久。
与普通加油站不同,在充电站里手机和手提电脑可以使用,但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在充电站充电时,司机和乘客必须下车;如果不下车,车钥匙要交予工作人员保管,避免不慎发动汽车,造成安全事故。
大事记
2010年1月20日,省电力公司与成都市政府签订《关于共同推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月5日,石羊充电站选址确定
3月1日,石羊充电站可研报告审批通过
3月10日,充电站初步设计审批通过
3月15日,施工进场
5月22日,土建竣工
5月23日,完成设备安装调试
5月28日,正式投入运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