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频道>行业新闻>正文
光伏电池出口量下降价格上涨 显现产业结构弊端
来源:华人电池网 日期:2010-10-11 作者:全球电池网 点击:

据海关统计,今年1-7月,广东省共出口光伏电池1303.5万个,比上年同期(下同)下降26%,价值2.94亿美元,增长2.5倍,出口平均价格每个22.5美元,上涨3.7倍。

近年来,在低碳经济的推动下,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不断加大对国内太阳能发电项目的扶持力度,积极布局光伏产业,全球光伏电池的需求处于增长状态。与此同时,我国光伏电池的产能快速攀升。2007年,我国超越欧洲、日本成为世界太阳能电池生产第一大国。2008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占全球产量的比重由2002年的1.07%增长到当年的近15%。2009年,我国生产了超过3.6GW的光伏电池,其中90%销往国际市场,成为当年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出口国。然而,我国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的光纤产业结构与全球快速发展的光纤产业形势不相适应,在提高行业效益与适应市场变动方面,国内光纤企业显然存在“软肋”。

一是行业整体效益不稳定,抗风险能力薄弱。由于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多晶硅和生产设备严重依赖国外,国内光纤组件企业对于生产成本的控制力相当薄弱,生产成本往往“仰人鼻息”,波动较大。但因为产品质量大多没有达到高标准,企业难以通过提高出口价格消化增长的成本。我国太阳能电池的销售价格在国际上一直处于低位,2009年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售价约为1.55美元至1.7美元/Wp(Wp:太阳能电池峰值输出功率单位)之间,第四季度的售价平均只有1.45美元/Wp。而同期外国太阳能电池片的售价却普遍在2.0美元/Wp以上。而从今年1-7月广东省光伏电池出口数据看,广东省光伏电池出口呈现加工贸易出口价格高,一般贸易出口价格低;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价格高,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出口价格低的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高附加值、高档次的光伏电池市场仍然被外资所占据,本土企业只能在低端市场分一杯羹。

因此,国内光纤行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面对外部冲击,行业的整体效益下滑严重,而匆忙上马、规模不大且处于产业链末端的中小企业更是直接出局。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中国超过300家光伏组件企业倒闭歇业。

二是欧洲紧缩光伏支持政策,将对国内光伏产业形成利空。2009年伊始,西班牙宣布调整国内太阳能产业补贴政策,补贴规模缩减为500兆瓦。2010年1月13日,法国能源部宣布,将屋顶太阳能面板的电力强制收购补助费率由2006年制定的每千瓦小时0.55欧元下降至0.42欧元。当月,全球第一大光伏市场德国也宣步下调光伏固定电价。欧洲是中国太阳电池组件的主要出口地,其光伏补贴政策的逐渐淡出,会给我国光纤产业带来消极影响。一方面,欧洲光伏装机新增容量势必大幅回落,将加剧国内企业的出口竞争;另一方面,将激化中国光伏企业与国外光伏企业的竞争,进一步触发国际贸易摩擦。

随着欧洲光纤支持政策的紧缩与全球光纤产能的扩张,我国的光伏电池生产企业面临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巨大竞争压力。然而目前国内已有300多家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企业主要从事封装,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品附加值低。不少光伏企业的产品都存在转化率不达标以及电路设计不规范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如不尽快提高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国内大量低端的过剩产能将难以为继。

建议:一是提高光伏电池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防止低端产能进一步增长;二是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改进国内太阳能电池生产工艺,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耗能水平;三是培育国内有差别化的太阳能电池消费市场,消化部分过剩低端产能,实现平稳过度;四是调整出口策略,拓展在新兴市场的份额,降低欧洲市场削减补贴的不利影响。

上一篇: 聚焦第五届中韩锂电技术交流会 下一篇:  没有了
版权声明:全球电池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本文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