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频道>行业新闻>正文
双流打造新能源城 2017年销售收入超千亿
来源:网络来源 日期:2009-9-8 作者:未知 点击:
      2009中国(成都)新能源国际论坛暨太阳能展览会的论坛及展览会正式结束后,记者昨日从承办方双流县获悉,朝着打造中西部首屈一指的新能源城的目标,该县将重点发展太阳能、核能、风能等装备制造业,全力打造新能源产业核心承载区,将建设新能源产业技术研发基地,并规划到2017年新能源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0户以上,将形成销售收入超千亿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成都市新能源发展

    双流成为核心区

    据介绍,新能源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朝阳产业,必将成为支撑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的战略产业,双流作为我市新能源发展布局的核心区,承办了本次论坛,该县正将新能源产业打造为新型工业的强劲增长极。

    双流县县长森林介绍,双流县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将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基点,作为应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现实选择,抢抓国家和省市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历史机遇,大力引进和培育光伏、光电、光热和核能、风能等新能源项目,全力做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

    根据提出的发展思路,双流将以新能源及其配套装备制造产业为主攻方向,在太阳能方面,重点发展晶体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光伏产业链和光热发电装备制造产业;在民用核能方面,重点发展核岛主管道、主等八大系统、常规岛系统关键部件和非动力核技术应用;在风能方面,重点发展变频装置、风力发电机、控制器及输配电等产业链关键环节。计划到2012年,基本建成7.1平方公里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新能源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30户以上,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到2017年,全面建成33平方公里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新能源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100户以上,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

    据介绍,双流县目前聚集了中科院成都光电所、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四川大学等30多个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在光伏光电、核能装备制造等领域已形成了一批科技团队、技术储备和专利成果。

    大力发展新能源

    设立5亿元专项资金

    为大力发展新能源,双流县的承载平台西航港经济开发区已规划新能源产业基地33平方公里,并制定出台了以发展新能源产业为重点的现代制造业扶持政策,设立了5亿元的专项资金,重点对新能源产业项目引进、大企业培育、企业自主创新以及上市融资等方面予以大力的支持;突出纳贤引才和技术研发,建设新能源产业技术研发基地,形成以优秀人才队伍引领优势产业发展的局面;充分依托国家级光伏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国家级中低压电气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国家级硅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天威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与装备研发中心等7个技术研发检测平台,瞄准产业高端,尽快形成高水平的新能源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基地。同时,突出项目,不断创新方式,招大引强;突出完善机制,努力营造一流发展环境;突出资源整合,不断完善园区配套功能。

    据悉,双流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天威新能源、阿波罗太阳能、星光硅业为代表的新能源企业聚集,为做大做强新能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闻链接

    专家为成都市新能源发展支招

    加快建设成都(国家)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推进新能源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按照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到2012年,我市将建成西部领先、国内重要的新能源关键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及核心部件制造基地。

2009中国(成都)新能源国际论坛暨太阳能展览会的论坛及展览会结束了,但围绕着新能源的话题却掀起新一轮大讨论,业内专家也纷纷为我市新能源发展支招。

    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爱华表示,光伏行业是朝阳行业,是未来能源的主力。发展光伏,要立足把它做强、做好,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正是企业家苦练内功、增强体魄、提高竞争力的最好的机会。他认为新能源产业所涉及的企业要立足长远,着眼于现在,加强核心竞争力。他的观点得到了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CEO杨立友的认可,杨立友认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使光伏产业跟传统能源的竞争,还有技术路径之间的竞争,和地域之间的竞争提前到来。他认为,竞争会竞争出好的技术、好的管理、好的企业,正是苦练内功的时候。

    四川阿波罗太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侯仁义则表示,光伏产品多晶硅和薄膜电池,包括材料价格当前都受到冲击,他建议由政府牵头,建立整个西部的市场,把全世界的资源都聚焦到成都来,这样成都新能源企业的生命力,不管什么冬天,都能够度过去。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邱第明则提出用科技为人类创造“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理念,他认为,企业要用科学技术提高光伏转换效率,要让光伏发电跟常规发电差不多,只有通过技术进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降低成本,使光伏发电技术让市民受益。

上一篇: 简析:太阳能可再生能源“热利用”形式 下一篇:  多晶硅:泡沫散尽冬去春来?
版权声明:全球电池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本文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