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太阳就有电
提到太阳能,大家都会说出它的优点:清洁无污染、取之不尽等等。太阳每秒钟到达地面的能量达80万千瓦,如果将太阳光照射地球表面1个小时产生的所有能量聚积起来,就足以满足人类整整一年的能源需求。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内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能将太阳光转化成化学能,是最为有效的固定太阳光能的过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就是仿照植物叶绿素光合作用原理,尝试将光能转化成电能。
什么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冯晓东介绍说,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所使用的有机染料,就如同树叶中的叶绿素,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会产生光生电子,纳米氧化钛电极就像集结电子的收集器,当有外电路接通时,收集器中的电子就会通过外电路,跑到另外一极,形成电流。当外电路没有接通时,电子就聚集在纳米氧化钛上储存起来,形成电压。这种电池只要在光照下,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电子,将光能直接转化为太阳能。
长得像块“三明治”
“这种新型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类似‘三明治’,中空是一层纳米‘夹心’。”冯晓东说,光电转化的玄机就藏在这层几十微米厚的复合薄膜中。“夹心”中的染料充当“捕光手”,纳米二氧化钛则是“光电转换器”。但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光电转化率太低。“太阳能的光谱很宽,但现在染料‘捕光手’的能力比较弱,只能吸收太阳能中的可见光,大量的红外光等不能被吸收,这是很大的浪费。”冯晓东介绍,为了让染料尽可能多“吃”太阳光,科研人员别出心裁地撒了点“作料”——一种由纳米荧光材料制成的量子点,让不同波长的阳光都能对上“捕光手”的“胃口”。只要不断改进“配方”,纳米“夹心”的光电转化效率就能一次次提高。随着材料和器件结构的不断改进,相信这种神奇“树叶”的商业化前景非常乐观。
阳光不太充足也没关系
“染料敏化电池的最大吸引力在于廉价的原材料和简单的制作工艺。”冯晓东说,染料敏化电池的成本仅相当于硅电池板的1/10。同时,它对光照条件要求不高,即便在阳光不太充足的室内,其光电转化率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另外,它还有许多有趣用途。比如,用塑料替代玻璃“夹板”,就能制成可弯曲的柔性电池;将它做成显示器,就可一边发电,一边发光,实现能源自给自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