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合肥市18路公交车已换上新能源,靠电力驱动。而电动汽车的推广,最大的问题就是电池。在合肥市高新区的机电产业园内,一家叫安塞锂能的公司即将投产。公司创办人范江在美国研究电池并取得博士学位,他从美国带回一种“电池砖头”的技术。
范江说,他的这项技术全名叫做“磷酸铁铝纳米球”技术,通俗的理解就是,将生产电池需要用到的微小的材料,转化为方便应用的材料。据了解,使用这一新技术生产出来的电池,与普通锂电池相比,不仅能够提高20%的续航能力,还能降低20%的成本。
更重要的是,最后生产出来的电池成品的单位较小,范江把这个比喻为”砖头“。砖头能够建造各种各样的高楼大厦,而有了这种电池砖头,就可以组合生产各种需要的电池。不仅可以应用到电动汽车上,也可以广泛应用在电动自行车、笔记本电脑等我们生活中经常需要的工具上来。
招商就要挑高新技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有高技术含量的项目。”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兵介绍。为了将这一项目落户合肥,合肥高新区除了摆出合肥的产业和区位优势之外,还在资金等方面给予了支持。
有技术,但是资金不足的范江,得到了高新科实公司4000万元的风险投资,持股47%。为了让这一家企业尽早投产,高新区也在机电产业园内提供了12000平方米的厂房。“其实也有一个沿海城市极力邀请,选择合肥不光因为是我妻子的家乡,也是这里对于新技术的关注与尊重。”
联手汽车企业做航母
据了解,6月10日,安塞锂能公司就要进行试生产,预计在7月份就能够实现量产。根据项目计划,2010年该公司将建成4条可运营锂离子电池生产线,满产将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人民币。到了2011年,生产线将增加到8条,2012年则将增加到12条生产线。
“只要电动汽车能够普及,电池的需求量将是现在的50倍。”范江说,安凯汽车、奇瑞汽车都在发展新能源汽车,在电池的供应与技术合作方面,未来前景非常广阔。他希望能够与省内这些优势企业强强联手,5年内成为中国前5位的电池供应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