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土地很好,崇明人靠它吃饭,靠它发展,所以必须精心保护,决不能让它受到污染。”说这句话的是崇明县建设镇白钥村村支书郁顺康,5年前,他与其他两名大学生村官一道,在当地组织了一项回收废旧电池兑换礼品的活动。5年来,这项活动的队伍日益壮大,在不断的宣传和活动中,一节小小的电池让当地村民的环保意识逐渐提升,不仅避免了废旧电池对当地土壤的危害,也为当地的其它环保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借鉴。
2008年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大学生村官的废旧电池回收摊位在集市上摆开了,三人各出100元,购买了一些兑换品,并印制了一些宣传海报和传单,向农民宣传环保意识,尤其是废旧电池对土壤和水体的危害。
首次活动收到610节电池
“最开始是5节废电池可以换1节新电池,后来增加了打火机、环保袋、洗发水等物品。”郁顺康介绍,首次活动的现场人气很旺,当天就回收到废旧电池610节。很多路过的村民都前来了解环保知识,当他们得知乱扔电池可能会导致土壤和河道受到重金属污染时,纷纷表示会把这个知识告诉亲友,今后要注意废电池的处理。
活动开展之初,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不少村民在理解活动规则时产生误解,以为能免费领礼品,或是花钱买新电池,还有人拿着其它废弃物前来兑换。还有的村民提出,平时的宣传较少,很多人并没有提前准备。针对这一情况,大学生村官们加大了宣传力度,利用镇、村的广播预告活动时间、地点和规则;同时修改和细化兑换规则,让村民更容易理解。
村民不要礼品自发捡电池
起初,废电池换礼品只是一个新鲜的尝试,却没想到,一石激起了村民心中的环保浪潮。
这项活动原本每3个月一次,自从首次活动举办后,很多村民会在活动间隙积攒一二十节电池,在活动日来兑换。电池来源多是家中的遥控器、玩具以及普通家用电器。
随着活动的深入,一个新的现象开始出现,“有个人一次拿了两三百节电池过来,说是知道这个活动以后,他在3个月里不仅收集自家电池,还到田间地头捡起乱扔的废旧电池,所以攒了很多。”郁顺康说,无论如何,村民开始摈弃乱扔废旧电池的习惯,甚至自发清理田间的废旧电池,这说明保护环境、保护土壤的意识已经开始在农民心中播下了种子。“还有一个退休工人,在得知我们的活动后,也带了两三百节废旧电池来,并且表示不需要兑换礼品,只是想用实际行动响应环保的号召。”
镇里常设3个中心回收站
大学生村官组织的环保活动日益深入,郁顺康三人的投入也越来越多,从一开始的每人出100元,到后来每人出300元。活动持续了1年,由于宣传效果和社会效应都很不错,他们不仅获得了其他大学生村官、党员干部、志愿者的支持和帮助,也获得了镇政府在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活动范围和频率进一步扩大。“如今,我们在全镇设立了3个中心回收站,13个村都常设了回收点,供村民随时交投废旧电池。同时,我们的兑换、宣传活动也从每季度一次改为每月一次,举办地点也在各个村之间变换。”
5年之间,回收活动和各村回收点共收集到废旧电池一万余节,全部交给专业的处置公司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