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2013年中国(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在江西宜春召开,会上专业人士认为,随着我国锂电池一些关键技术和材料的不断突破,我国锂电池产业在未来几年有望保持健康快速发展。
广东东莞市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继宏表示,2012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达556.8亿元,预计到‘十二五末’将增长到1251.5亿元,复合增长率预计达30%以上。
黄继宏预计2014年,电解液市场将达9.7万吨,2015年将发展到15万吨。同时,电解液的价格也在大幅度下降,这要得益于能够独立生产电解液的核心物质六氟磷酸锂不再依靠进口。
河北沧州明珠塑料股份有限公司隔膜事业部总经理谷传明在分析中国隔膜市场时说,由于隔膜的技术含量高并且主要技术掌握在少数企业手中,国产隔膜在产品质量上与国外公司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他表示,目前,由于各锂电池企业成本的压力,以及随着国产隔膜质量的不断提高,几乎所有的锂电池企业都在试着导入国产隔膜,但一些质量要求非常高的电池以及关系到企业最核心利益的电池,大部分用的还是进口隔膜,高端隔膜市场大部分被国外隔膜巨头垄断。
谷传明认为,这些差距首先是表现在企业实力上,美国Celgard、日本旭化成和东然都是资产上百亿元的大公司,同时,这些公司都是产业多元化的公司,有足够的财力支持研发,在这一点上,中国的隔膜企业差距很大。其次是原料上。一般商业化生产的锂电池隔膜,都是用PP树脂或者PE树脂生产的。但采用不同分子量的原料会对隔膜最终的性质起到巨大的影响,全球仅有旭化成、Celgard和日本东丽具有独立的高分子实验室,拥有自己的专料。另外,对工艺的理解上,国外许多隔膜企业的技术人员都是从电池企业过来的,因此非常了解电池隔膜的需求,而中国许多隔膜企业几乎没有电池企业的背景。还有就是在设备装备上,国内企业缺乏对工艺的深刻理解,况且国外公司对我们封锁设备来源,国内企业设备加工能力差,在设备上舍不得投入,都造成了我们和国外企业的差距。最后一点是渠道。隔膜对电池的安全作用非常重要,在这个行业,信任非常重要,电池企业一般更换隔膜供应商需要2~3年。国际著名公司在市场上多年积累的品牌及信任是我们国产企业短时间内所不具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