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池网 | 供应 | 求购 | 企业 | 招商 | 资讯 | 展会 | 人才 | 电池论坛 | 电池品牌 | 采购中心 | 产品大全
E电通服务 建议
资讯
登录 注册会员
您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频道>行业新闻>正文
2012年度中国小型光伏企业多遭淘汰
来源:网络来源 日期:2013-1-8 作者:全球电池网 点击:

2012年中国光伏迎来寒冬。中国光伏市场在2011年涌入过多新兴生产商,仅光伏行业生产链的重要环节(硅棒、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其拥有生产商数即由807家激增至901家。

各工厂为实现盈利、维持生产,不得不打起严酷的价格战。2011年12月国内生产商售出晶硅组件的均价为€0.68/瓦(¥5.84),至2012年同期,该价格已跌至€0.46/瓦(¥3.72)。

薄膜组件面临的危机可能更甚。2011年12月中国薄膜组件平均售价为€0.63/瓦(¥5.41),至2012年同期,该价格跌至€0.57/瓦(¥4.61)。多数大客户购买薄膜组件即是因为它之前相对晶硅组件所具有的价格优势。然而现在的薄膜组件由于不能及时降低成本消耗,其平均售价已远高于晶硅组件。薄膜市场正面临着停滞不前的困窘。

大量生产商正随着利润的消失而走向破产。2012年间,光伏行业生产链的重要环节拥有生产商数从901家锐减至704家,其中组件生产商从原有的624家锐减至454家。此外,还有180家链内生产商进入临时停产状态。

中国光伏业内的小型生产商,其运作规律一般为,订单有利可图时接单生产,无订单期间不进行生产活动。面对泡沫纵生、订单稀疏的市场,小型生产商通常只有选择停止厂房生产、遣散工厂员工以减少成本消耗。这种现象实际对行业更有利——即当行业出现膨胀,可帮助快速汲干行业内的多余产能,均衡供需。因此,虽然这些小企业不顾全球光伏供需环境而盲目加入光伏生产助长了市场泡沫的形成,但其之后对无盈利市场的退出反应也无意成为一剂修复行业创伤的良方。

2013年的光伏需求正呈增长趋势。随着光伏寒冬的结束,我们定将看到部分临时停产的小型企业再次加入到光伏市场的竞争中来。

上一篇: 长兴铅蓄电池行业发展大有前途 下一篇:  没有了
版权声明:全球电池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本文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