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手机电池爆炸、电动汽车起火等事故频发,锂电池的安全性备受质疑。如何给锂电池降“火”,变得至关重要。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崛起,四川兴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宣布,率先在业界推出两款更安全、更长效、更稳定的锂电新材料,即用于电池正负极制作的镍锰酸锂和钛酸锂材料,现已实现批量化生产。
降“火”
新材料提升锂电安全性
四川兴能新材的技术总监范未峰博士向记者介绍:“具有5v级输出电压的镍锰酸锂是新一代高电压、高比能量的锂离电子电池用正极材料;而具有高安全、长寿命、可快充特征的钛酸锂负极材料是目前唯一使用寿命超过3万次的锂电负极材料。”
兴能公司产品在应用领域的具体范围有哪些方面?这些科技的创新产品对我们现实生活有怎样的实际运用价值?范未峰介绍,“我们把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和钛酸锂负极材料做成电池后,与常规锂离电子电池进行对比。经过高温储存、火焰灼烧、电钻穿刺、枪击、高速对撞等实验,新型锂离子电池禁得住考验,不会发生自燃和爆炸。此外,其充电速度更快,10分钟即可充到整体电量的80%。”
范未峰预计,今后几年内,新型锂离电子电池将会成为电力能源载体的主流技术方案,广泛应用到各种电池能源领域,“如高能电池、3C快充电池、大中型动力电池组、大型储能电站等民用领域,以及装甲车、坦克、潜艇等军事领域。”
填“空”
批量化生产技术国际领先
记者从日前举办的“锂电新材料成果发布会”获悉,四川兴能新材的两项锂电新材料科技成果通过省科技厅鉴定,其镍锰酸锂的规模化生产技术首次实现了高电位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工业化生产,填补了国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负极材料钛酸锂的规模化生产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实现低成本批量化生产的同时又保证了其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并已经达到了年生产300吨的生产能力。
2012年2月,兴能新材在剑阁县剑门工业园投资20.14亿元,建设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项目,并已实现批量化生产。四川兴能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维利表示,有信心将这里打造成“中国第一大锰系列的锂电池基地”。“预计项目全部达产后,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年生产能力将达到一万吨以上,钛酸锂负极材料年生产能力将达到5000吨以上,全部项目建成后,兴能新材的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都将步入世界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