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池网 | 供应 | 求购 | 企业 | 招商 | 资讯 | 展会 | 人才 | 电池论坛 | 电池品牌 | 采购中心 | 产品大全
E电通服务 建议
资讯
登录 注册会员
您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频道>行业新闻>正文
欧盟要对华光伏产品设限 或致多败俱伤
来源:网络来源 日期:2012-8-14 作者:全球电池网 点击:

针对欧盟对华光伏企业“反倾销”诉讼,商务部日前紧急召见了英利、尚德、天合以及阿特斯等中国光伏企业巨头入京,共商对策。

美欧相继对华打响贸易战

7月24日,德国企业solarworld等公司向欧盟委员会提交申诉,要求对中国光伏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按照程序,欧盟将在45天(9月上旬)内做出是否立案的决定。此前,美国商务部相继对中国输美的光伏和风电产品做出“双反”裁定。

“与美国‘双反’相比,欧盟此次的反倾销案波及面更广,涉案金额更大,给中国光伏产业带来的挑战更为严峻。”英利集团公共关系总监梁田告诉记者。

“这将是有史以来全球案值最大、危及面最广、经济损害最大的贸易保护案。不仅意味着中国光伏企业将遭受灭顶之灾,更将直接导致超过3500亿人民币的产值损失,超过2000亿人民币的不良贷款风险,超过30万人可能同时失业。”梁田说。

受伤的不只是中国

国际贸易战没有赢家。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近日已针对欧盟光伏反倾销作出回应称:“欧盟如果对中国的光伏产品设限,弄不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据了解,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早已形成了全球化程度很高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包括欧美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属于优势互补的利益共同体。中国光伏一旦受到重创,产业链上的欧洲市场也将不能幸免于难。

以光伏为例,欧盟以技术研发、原材料和设备制造等为优势;而中国以规模、制造为优势,生产大多集中在组件端。中国光伏产业推动了欧盟和全球相关产业发展,尤其带动了欧盟相关原材料和设备的生产及对华出口。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从德国进口多晶硅7.64亿美元,占中国同类产品进口额的20%,进口银浆3.6亿美元,累计从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采购约180亿元的生产设备,推动了欧洲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为欧盟创造了超过30万人就业机会。

针对这种“伤人一百,自损八十”的反倾销诉讼,欧洲诸多光伏企业的反对立场十分鲜明。德国贺利氏公司日前表态反对欧盟启动对华“双反”调查。该公司董事长海因里希特指出,采取开征惩罚性关税措施只会引发中方采取相同手段应对,他认为这是“公然破坏自由竞争原则”。

显然,光伏产业贸易战最终将导致“多败俱伤”,这是各方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上一篇: CNPV光伏集团推出优质系列太阳能组件 下一篇:  没有了
版权声明:全球电池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本文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