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池网 | 供应 | 求购 | 企业 | 招商 | 资讯 | 展会 | 人才 | 电池论坛 | 电池品牌 | 采购中心 | 产品大全
E电通服务 建议
资讯
登录 注册会员
您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频道>行业新闻>正文
应对铅蓄电池准入 切忌盲目收购扩张
来源:网络来源 日期:2012-7-16 作者:全球电池网 点击: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铅酸蓄电池分会第七届二次会员大会”于13日在江苏邳州举行,工信部消费品司官员提醒国内在生产铅蓄电池企业,切勿为了产能达到行业准入门槛,而收购环评不合格的企业。这会令收购方企业可能陷入环评不合格的境地。

7月1日,《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正式实行,其中对于新建企业和现有企业的产能做出了硬指标规定。据《准入条件》所示:新建、改扩建铅蓄电池生产企业(项目),建成后同一厂区年生产能力不应低于50万千伏安时。现有铅蓄电池生产企业(项目)同一厂区年生产能力不应低于20万千伏安时;现有商品极板(指以电池配件形式对外销售的铅蓄电池用极板)生产企业(项目),同一厂区年极板生产能力不应低于100万千伏安时。

据了解,在2011年环保风暴后,业内部分幸存企业为迅速扩张产能、抢占市场,而收购了部分同园区内、因环保设备不完善而环评不达标的暂时停产企业。为此,工信部官员表示,收购后的停产企业产能不会因收购方的环保达标而连带达标,收购方企业必须令收购资产环评达标,不然收购方原先的环评达标也会因此失效。

多位与会业内企业代表预计,收购方企业为此付出的后续管理改造费用,或许将远远超过收购成本,并将承担不必要的环评风险。综合来看,通过收购而令产能达标的做法一定要建立在谨慎、科学可行性评估基础之上。简单地追求产能达标,而不是系统、周全的考虑会得不偿失的。

此外,也有代表担心,幸存企业大规模募资开建新产能,很可能会带来新一轮的铅蓄电池产能过剩。

上一篇: 淘汰铅蓄电池落后产能补贴年内落实 下一篇:  没有了
版权声明:全球电池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本文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