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池网 | 供应 | 求购 | 企业 | 招商 | 资讯 | 展会 | 人才 | 电池论坛 | 电池品牌 | 采购中心 | 产品大全
E电通服务 建议
资讯
登录 注册会员
您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频道>行业新闻>正文
美日两国大力研发锂离子电池
来源:网络来源 日期:2012-12-27 作者:全球电池网 点击:

日本着力于研发锂电池新型材料和可替代材料

锂电池新材料:深蓝化合物

研究背景:日本筑波大学教授守友浩近期研发出了一种高效能的锂电池新材料,其研究成果2012年4月15日已在应用物理学会的杂志上发表。与现有的最好材料相比,新材料的充电放电效能提升了8倍。作为未来可能运用于电动汽车和车载电池上的新技术,该研究成果备受瞩目。

产品介绍:新材料是由铁、猛、碳、氮等构成的深蓝化合物,晶体间隔呈0.5纳米(1纳米等于10亿分之1米)的攀登架型结构。间隔有约5个锂离子的宽度,出入口处很宽,可以容纳锂离子的高速进出。

实验把深蓝化合物直径50纳米的纳米粒子做成1平方厘米的薄膜并紧贴电极。先花上8分钟充电0.01毫安培再一口气放电,随后得到每克85毫安培的电流。放电时间为1.1秒。

研发成果:据筑波大学介绍,现有的放电性能最好的材料是橄榄石化合物,放电时间为9秒。但该化合物含有氧元素,会随着时间推移发生氧化并使质量大打折扣。而新材料并非氧化物,在30次的充电放电后没有发生质量恶化的情况。

守友浩教授表示:“将新材料用于电池的话,放电时会有发热等问题,但材料本身具有令人惊讶的潜在能力。”

钠离子电池

研究背景:日本大阪府立大学和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2012年5月23日联合发表新闻公报说,大阪府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利用钠离子导电性的无机固体电解质,并证实用这种电解质制成的全固体钠蓄电池能在室温下正常工作。

研发成果:公报说,作为纯电动车的驱动电源和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的存储设备,高性能蓄电池的开发迫在眉睫。利用钠离子实现反复充电、放电的蓄电池,由于钠资源储量丰富和容易实现低成本生产,被部分专家视为替代锂离子电池的下一代蓄电池。

目前,利用钠离子导电性的钠硫电池等大型电力存储用蓄电池,已进入实用化阶段,但这种电池工作时需加热到250摄氏度以上,以使其正极的硫和负极的钠处于熔融状态,保持电池内部的低电阻。而使用无机固体电解质且正负极全部使用固体材料的电池不仅更安全,而且兼具单位体积存储能量多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产品介绍:大阪府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使玻璃结晶的方法,发现一种固体电解质,这种电解质能析出此前未曾报告过的立方晶系硫代磷酸钠。研究人员证实,这种固体电解质在25摄氏度的室温下具有高导电率。把这种电解质微粒在室温下粉碎成形并制成的全固体钠蓄电池,可在室温下反复充电、放电。

前景分析:公报说,提高全固体电池的性能还需进一步增大电解质的导电率以及在电极和电解质之间构筑良好的固体界面,研究人员今后将致力于解决这些课题,以期研制出实用的新一代蓄电池。

上一篇: 美国开发流体电池储能技术 下一篇:  没有了
版权声明:全球电池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本文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