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池网 | 供应 | 求购 | 企业 | 招商 | 资讯 | 展会 | 人才 | 电池论坛 | 电池品牌 | 采购中心 | 产品大全
E电通服务 建议
资讯
登录 注册会员
您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频道>行业新闻>正文
太阳能光伏产业危机中重生 寒冬中添暖意
来源:网络来源 日期:2012-1-3 作者:全球电池网 点击:

  2011年2月,中国首款高效N型硅太阳能电池量产项目英利“熊猫”N型硅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系列产品正式亮相。这种电池能够双面发电,规模化生产的电池转换效率达18.7%,实验室转换效率达19.89%。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宋登元说,行业的危机促使像英利这样的龙头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速度,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尽快降低成本,以在竞争中赢得主动。

  “成本不可能在制造商一个环节上降下来,现在只有整个产业链将一切资源整合起来,才能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效率,分担困难,共享未来成果。”提供石英多晶坩埚的光伏供应商常熟华融太阳能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福军说,常熟华融通过创新打破了以往进口产品垄断市场的局面,将制造企业成本拉低了一半以上,也获得了全行业4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危机中与光伏制造商密切合作、共降成本的需求更加迫切。
  虽然说我国90%以上的光伏制造业依赖国际市场,然而国内市场的迅速上扬却给了国内光伏企业重要信心。

  国内市场的可喜变化得益于国家的积极推动。2011年7月,国家发改委公布光伏全国上网标杆电价,每千瓦时接近1元的标杆电价,已经接近了国内光伏电站的发电成本价,如果再加上地方政府的补贴,国内光伏发电企业将触摸到盈利点,业内将此看做国内光伏市场启动的起点;2011年11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再次宣布,自2011年12月1日起,上调销售电价和上网电价,同时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由现行每千瓦时0.4分钱提高至0.8分钱。这无疑为光伏行业再添政策利好。

  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兼国际司司长吴贵辉透露,“十二五”时期,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量将翻3番。这为处于寒冬中的光伏行业再添一股暖意。
  危机推动行业整合

  2011年光伏产业危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全产业链供大于求。2011年全球光伏组件新增产能10GW,全行业产能累计达40GW到50GW,中国光伏产能约为30GW,但全球市场需求只有20GW左右;曾经供不应求的硅料,2011年新增产能7万吨到8万吨,全行业产能累计达到20万吨到24万吨,而需求只有其70%到80%。

  产能过剩的背后折射出国内光伏行业盲目冲动投资的现象。以浙江为例,浙江省共有光伏企业205家,其中有110家成立于2010年9月以后,规模均在100MW以下。过多的涌入者导致竞争加剧,使行业利润率大幅下滑,在危机来临时,库存骤增,资金链紧张,不少小企业难以为继。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理事长石定寰指出,目前一些小企业的生产接近盈亏平衡点,2012年被合并或者倒闭的可能性增大。未来两三年,光伏行业将出现一轮行业洗牌,进而使光伏行业发展回归理性。

上一篇: 春兰进入锂电池研发实现突破性进展 进入量产阶段 下一篇:  薄膜光伏原料竞争激烈 易受价格波动影响
版权声明:全球电池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本文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