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 年三季度以来,作为光伏电池组件主要原材料的多晶硅价格一路下跌,国际成交价格已从55 美元/公斤跌至30 美元/公斤以下。多晶硅交易价格已经接近多数厂商的心理底线及成本底线,近期的交易价格变化趋势逐渐变缓,价格稳定在30 美元左右。与此同时,下半年以来的多晶硅价格走低导致了光伏产业链各主要产品价格的下跌,光伏组件价格也一路走低。
而受到市场影响,过低的价格已经低于二线厂商及部分一线厂商的盈亏平衡线,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企业纷纷缩减产能利用率,减少亏损水平,大量的二线多晶硅厂商因为成本过高而停产进行技改。由于2011 年底海外光伏市场需求大幅超预期,同时有效产能下降,短期内多晶硅供求关系趋向平衡,价格将有所回升。但是长期来看,我们判断多晶硅价格还有一定的下降空间,原因是目前价格与世界一线厂家的成本还有一段距离。其它产业链环节的厂家也开始加大研发和整合的力度。
相对于组件价格大幅度下跌,光伏逆变器价格总体来说比较稳定,虽然总体上略有下降,但是降幅远小于组件价格。甚至因为受益于欧洲市场下半年新增装机量超预期增长,逆变器的价格还有小幅度的回升。
国外多晶硅厂商的成本比国内绝大多数厂商低很多,所以虽然国内的多晶硅产能已经过剩,但是下游厂商仍然从国外进口大量多晶硅原料,原因是国外厂商依仗较低的成本,也大肆降价,出现了进口原料不仅价格较低而且纯度更高的现象,挤占了国内多晶硅厂商的市场份额。
图6是多晶硅进口量的海关数据,可以看到10 至11 月份,多晶硅进口量下跌,与市场需求减少,多晶硅消耗量下跌有很大关系,同时反映了行业计划产能的减少。11 月份,多晶硅进口量已经有小幅度反弹,可能是需求回暖的预示。根据德国及意大利市场的统计数据来看,2011 年12 月份的需求高涨,确实印证了多晶硅进口量反弹的现象,但是尚未恢复到8 月份的水平。
目前光伏组件的成本约占光伏系统成本的 30%~40%,是影响光伏发电成本的重要因素。2011 年组件价格大幅度下降,全球范围内的光伏发电成本自2011 年初以来,也一路下跌。根据Solarbuzz 的数据,现在美国工业级光伏发电的价格已经降到了15 美分/千瓦时。
2011 年,光伏发电成本不断大幅度降低,使光伏发电与传统发电方式相比,竞争优势在不断上升。在不考虑清洁能源和碳排放议题的情况下,当前制约全球光伏阶跃式发展的主要原因还是发电成本过高。综合考虑发电效率,稳定性,以及所占用资源,如果光伏发电成本继续保持下降趋势,未来几年在部分地区,光伏发电成本将与传统火力发电成本持平,成为合理的投资对象。因此,光伏行业的长期前景仍旧被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