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可再生能源法及修正案》中第一次提到储能的发展,在此指引下,江苏、河北、甘肃、湖南、深圳、上海等省市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储能相关政策,将规模电力储能技术作为产业发展重点。“十二五”规划中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四个与储能紧密相关。7月13日,科技部正式发布的《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重点发展大规模间歇式电源并网与储能等核心技术。
如风能发电、光伏发电产业一样,电池储能产业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政策。市场参与方在政府引导或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将通过不断开拓新的商业模式推动储能产业发展。
从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储能专业委员会最近撰写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中,我们可以获取这样的信息,“我国储能产业仍需要政府在管理机构设置、开展示范项目、扶植重点企业、建立产业机制、发展产业联盟等方面进行部署,协调好储能产业技术、政策和资本三者的关系,促进中国储能产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中国的储能产业化才杠杆起步,政策还主要停留在指导层面,应用也仅仅在几个示范项目,商业运营模式并没有成熟,也并没有明确具体的产业扶持性政策。
在全球化能源与环保问题催生下,可再生能源发电、电池储能等概念的热度日益上升。然而新能源产品市场,除光伏产业已经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外,商业储能和家庭能源等产业仍处于示范和商业模式开发阶段。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近年对储能技术发展的重视程度已经不容小觑。
为支持美国在储能技术方面的全球竞争力,美国能源部成立1个储能技术咨询委员会,负责咨询制定储能技术研究计划;创建4个储能技术研究中心,实施储能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应用示范。2009年8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拨款24亿美元,资助新一代环保电动汽车与储能电池的研发与制造。5月18日,德国经济技术部,环境、自然保护与核安全部及教研部三部委联合推出近2亿欧元储能技术研究开发计划,重点支持液流电池和压缩空气储能技术。
近期,美国市场研究机构LuxResearch预测,全球智能电网配备的储能市场到2015年将达158亿美元。在储能商业化模式尚未成熟的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市场不可预知,另一方面深不见底的市场充满诱惑。
正如比亚迪电力研究院郭彬所说,“我们有理由相信,一旦正确把握住机会,我们一定能够创造新能源领域的辉煌。”而储能产业是否能把握时代的机遇,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