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该往哪里送,一边是城区现有的200个废旧电池回收点不少还在“饿肚子”。为何废旧电池回收出现如此两难境地?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据西陵区、伍家区、开发区、猇亭区等地环保部门介绍,今年收到的废旧电池数量较少。记者按照他们所报的数据进行了粗略的估算,从设置废旧电池回收箱以来,回收的电池不到2万节。一般来说,家庭电池主要应用于遥控器、电动玩具、时钟等处,一个家庭一般一年最低使用电池5节,按照2011年5月30日宜昌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宜昌城区共有141万人,以三口之家计算,城区一年电池消耗量在235万节左右,回收的数量估计不到百分之一。
宜昌市环保局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宜昌市废旧电池回收主要依靠市民的自觉性,由于经费等原因,在宜昌暂时还实行不了有偿回收。对于回收点在市民中知晓程度不高这一情况,该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此前设立废旧电池回收点,主要是通过社区、居委会申请,考察后再发放回收箱,但随着宜昌城市的扩大,很多地方还存在盲点。
对于市民为何很少有人主动将废旧电池送交环保部门,该工作人员称,这主要还是与市民的意识有关,一是生活习惯导致很多市民都是将废旧电池当做普通垃圾一样处理,二是市民对于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认识不够,没有形成主动回收废旧电池的意识。下一步他们将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以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
另据介绍,由于目前宜昌还没有专门的废旧电池处理企业,环保部门收集的废旧电池也要通过运输到荆门才能处理。对于能否派人前往废旧电池较多的地点上门服务时,该负责人表示,要是采用上门回收的话,一是人手不够,二是成本增加,暂时也不能实现。
宜昌市社科联工作人员表示,做好废旧电池回收工作其实并不容易,其中既要有政府的积极引导,也要调动群众积极参与;既要有软件的配套,也要有硬件的保证;既要有例行的回收,也要有制度的约束。如此“多管齐下”,才能让废旧电池回收工作落到实处。
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电池虽小,问题很大。保护环境,有赖大家。尽管宜昌没有废旧电池处置终端,但湖北省已经有了废旧电池回收处置终端,这是很优越的条件。如果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市民受“定时炸弹”的威胁就小一些,身边的环境受污染几率也就小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