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随着多起血铅超标事件的曝光,铅蓄电池行业的重金属污染再次成为舆论焦点。3月28日,国家环保部等9部委联合召开2011年全国环保转型行动会议,将今年专项行动重点“剑指”重金属污染问题,其中铅蓄电池企业的整治成为今年我国环保行动的首要任务。
重金属污染严重,电池行业成祸首
据官方媒体报道,仅从2009年算起,中国就有20余起铅中毒丑闻曝光,影响到逾4000人。另外环保专家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估算,全国每年因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相当于广东一年的粮食总产量,足养活常住珠三角的4000万人口。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杨文婕研究员指出,类似土壤重金属污染这样的环境污染,影响对象广泛,影响区域广,危害人口多。她举例说,重金属镉中毒可在20-30年后表现出来,有机氯农药虽然已经禁用多年,但目前在一些胎儿、婴幼儿体内还可查出。
重金属污染,使得电池行业成为众矢之的。据工信部的《电池行业重金属污染综合预防方案》显示,电池行业重金属耗用量大,生产、回收、再生等环节重金属污染风险高。含汞扣式电池、含汞锌锰电池、镉镍电池废弃后作为普通垃圾处理,存在重金属污染隐患。
由重金属污染造成的中毒,已成为中国走上工业化进程30多年最严重和普遍的后果之一。电池行业的整治已然势在必行。
企业整顿风暴 波及上下游产业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有2000多家铅酸蓄电池企业,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约1800家,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200多家,不到整体数量的10%,而产值在亿元以上的更少。据环保部初步估计,预计现有全国约2000家铅酸蓄电池企业将有1000多家被淘汰,整顿后能保留的厂商不足300家。
目前,国内多省市已关闭了南方的一批电池工厂。铅蓄电池行业的环保整顿风暴,不仅在行业内引发了不小的波澜,在产业链上亦开始引发传导效应。如果这些关停措施持续三个月或更长时间,铅酸蓄电池(用于各类产品,包括手机、电动自行车和汽车)的价格将会飙升。
各地对铅酸蓄电池行业开始了大面积停业整顿,一方面导致了铅酸蓄电池供给减少,价格出现上涨。而这直接影响到了下游电动车行业。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马中超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有97.5%的电动自行车采用铅酸蓄电池,行业对铅酸蓄电池依赖还很高。”不过,马中超表示,铅酸蓄电池行业整顿对电动车行业发展未必是坏事,这有利于行业加快产业升级,加大锂电池电动车的生产。
实施规模化生产 完善治污设施
我国铅酸蓄电池总产量超过全球的1/4,但是铅酸蓄电池行业仍属于粗放型发展,整个行业企业数量过多,规模普遍过小,存在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由于缺乏相关规范和行业自律,大量无环保设施、无资质企业存在,污染问题尤为严重。
经过此次整顿,有关部门提出了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以及废铅酸蓄电池回收企业的准入条件,提高了行业准入条件,初步规定新建生产企业规模不低于50万千伏安时,老厂改造规模不低于20万千伏安时;新建废铅酸蓄电池回收企业规模不低于5万吨,老厂改造规模不低于2万吨。
对此,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王敬忠解释说,能跨过这个门槛的企业,年产值都不会低于1亿元。只有规模化生产才能满足环境治理需要的条件,将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的污染企业拒之门外。
事实上,经过技术水平和工业装备上的持续改进,铅酸蓄电池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完全可以控制。根据美国的统计数据,铅酸蓄电池行业产生的铅污染已远远小于航空工业、炼钢和锅炉加热、发电等行业。如果能有全套设计,加上流水线式的自动生产设备,铅酸蓄电池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减少60%~80%。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铅酸蓄电池企业还处在纯手工到半自动过渡的阶段,自动化生产工艺只能在规模以上企业中得以实现。
多地区频发的“血铅超标事件”迫使政府作出环保整治的“铁腕”行动。行业整顿不仅影响电池行业发展还波及到上下游相关产业。重金属污染使得电池企业也开始反省自身发展。在中国电池工业协会清洁生产与回收利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由11家铅蓄电池重点企业发起、众多行业企业积极响应参与的铅蓄电池清洁生产行业自律联盟同时宣告成立,并率先向全社会发出“清洁生产行业自律条约。企业应自觉的把环保与卫生防护工作放在第一议事日程上,学习先进国家规模化生产的模式,实施规模化生产,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不断完善治污设施,方能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实现铅酸蓄电池绿色环保事业与市场经济的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