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池网 | 供应 | 求购 | 企业 | 招商 | 资讯 | 展会 | 人才 | 电池论坛 | 电池品牌 | 采购中心 | 产品大全
E电通服务 建议
资讯
登录 注册会员
您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频道>行业新闻>正文
多晶硅价格下跌 薄膜电池成本不再显优势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日期:2011-6-2 作者:全球电池网 点击:

“多晶硅价格跌下来了,对于我们的销售,肯定是有一些挑战的。”生产薄膜电池设备的欧瑞康中国区总裁王军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少光伏企业及分析师也认为,短期内薄膜电池的优势已经不明显,如何降低成本并提高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是当务之急。

投资成本高企

多晶硅及单晶硅制成的“晶体硅电池”是市场主流,占70%以上的市场份额;接下来是基于薄膜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如碲化镉、CIGS铜铟硒电池、非晶硅薄膜电池。

在2008年时,全球多晶硅价高达每公斤300~450美元,这让薄膜电池的成本优势显现出来。因为晶硅电池的投资成本已大于薄膜电池。

但2011年3月起,多晶硅价跌到了65美元/公斤左右,晶体硅电池、组件等下游产品价格也全线下跌,薄膜电池的投资额相对较高。

湘财证券研究员侯文涛告诉本报记者,一条60兆瓦的多晶硅电池生产线估计要投入10亿元左右。记者从一家正在准备投资叠层非晶硅薄膜电池的公司那里了解到,他们投资一条新生产线,估计要有20亿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薄膜电池设备制造商也称,一般来说,建设一条薄膜电池生产线,不止60兆瓦的产能,“投入越大,规模效应越高,最合适的经济回报可能是要投资500兆瓦以上。这也意味着,薄膜电池的投资,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投资方的手头要有非常好的现金流才行,小企业难以撬动。这也会让一些只想试试水的公司望而却步。”

正泰集团一位内部人士表示,公司认为目前薄膜电池的投资成本较高,因此正通过一些主要生产设备如镀膜、导电玻璃等进行国产化研制及投用,从而降低投资过大的影响。“前两种设备的投资额,占全部设备投资的50%以上。”他表示,一些薄膜电池所需要的原材料如硅烷价格还有下降的空间。目前薄膜电池占市场18%的份额,而且大部分市场主要来自于碲化镉薄膜电池生产企业-First Solar。

发电量高于晶体硅电池?

薄膜电池还有其他的发展阻碍,那就是8%~10%的转换效率,低于目前已达到13%~18%的晶体硅电池转换效率。这一指标越高,在光伏电站建设时,所用到的电池数量也越少,投资成本自然也更低。

侯文涛指出,即便今后薄膜电池要继续提高其转换效率,所付出的代价也不小。

“此外,薄膜电池也有其他优点,如同样是120兆瓦产能的电池,其发电量可能要比晶体硅电池高出10%。”王军补充道。

就发电量问题,对光伏电站进行认证的鉴衡认证中心的马先生则表示,许多薄膜电池厂会说自己的发电量,高出晶体硅电池,“但我们在认证电站项目时,一般都在室内测试电池组件于几十秒内的瞬间表现。目前还没有一个通用的计算方法,能算出电池发电量的长期累加情况。”

王军表示,叠层薄膜电池对于光照条件的要求低、原材料获取也很容易(不像晶体硅、CIGS等那样会受到原材料供应影响),且只需要在200摄氏度下就能沉积到玻璃、不锈钢、塑料(10475,-235.00,-2.19%)膜和陶瓷等衬底材料上,便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未来会受到青睐。

正泰集团前述人士就指出,薄膜电池目前还处于一个刚刚发展的阶段,今后随着产能的进一步扩大,原材料及设备供应商的报价都会下来,投资额会降低,进入的企业也将更多。“我们也计划在2到3年内把起组件成本降低到0.65美元/瓦。”

王军则表示,比较好的薄膜电池组件生产成本也已达到0.5欧元/瓦,“而采用晶体硅的话,只有在产能达到1GW的情况下,才可能到0.7到0.8欧元/瓦的水平。”

 

上一篇: 光热发电被看好,三大瓶颈有待解决 下一篇:  没有了
版权声明:全球电池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相关文章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本文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