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源启动锂电取代蓄电计划
来源:人民网 日期:2011-4-29 作者:全球电池网 点击:
“锂电池取代铅酸蓄电池是大势所趋,预计5-10年时间里锂电自行车将全面取代传统电动车!”在绿源集团总部,绿源集团董事长倪捷这样告诉记者。基于绿源在锂电池领域的技术突破,绿源自2011年起正式启动“锂电”战略,全面进军锂电车领域。据悉,为彰显绿源的“锂电”决心和信心,在上海电动车展会期间,绿源将破天荒“雪藏”旗下所有传统电动车,仅展出了10余款全新锂电自行车,率先掀起电动自行车行业“二次革命”。
从5.8万到2500万,极速发展藏“隐忧”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拥有一辆永久牌自行车无疑是一个家庭富裕的重要象征,然而到了90年代末期和21世纪初,拥有一辆电动自行车成为老百姓小康生活的写照。从自行车到电动自行车,见证了中国改革30多年来的出行变迁,也创造了一个新兴行业迅猛成长的新神话:年产销量从1998年的5.8万辆发展到2010年的2500万辆,全国保有量则达到了1.2亿辆,短短十多年时间中国已成为电动自行车产销量全球第一。
电动自行车的腾飞不仅成就了以源绿为代表的上千家车企,也让中国继续称霸“自行车王国”,同时对未来全球生态保护带来深远影响。然而,在电动自行车行业飞速发展的背后,却饱受争议且危机重重。“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之争”、“牌照与驾照之争”、“旧国标与新国标之争”……每一次行业政策的出台都会让电动自行车企业出一身“冷汗”。
绿源集团董事长倪捷告诉记者,电动自行车之所以存在争议,其核心点就在于它的便捷性和高时速,高时速带来了便捷,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由于部分骑行人交通法规意识淡薄,因电动自行车高速违规骑行引发的交通事故时有耳闻。在加大公众交通法规宣教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将问题的关注点转移到对电动自行车的设计上来,例如对电动自行车进行时速限制、重量限制。这样带来的结果是:一是低速电动自行车不被消费者接受;二是目前电动自行车主要以铅酸蓄电池为主,减轻重量就导致蓄电能力下降,不能持久骑行。由此使电动自行车丧失市场优势,从而导致大多数车企关停。所幸电动自行车国标在消费者、众多车企、行业专家的一致反对中暂缓实施,但新的国标仍在制定之中,政策风险仍然存在。
与此同时,相比较铅酸蓄电池而言,锂电池在绿色环保上具有天然的竞争优势。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经过从自行车到电动自行车的“行业改革”,电动自行车迎来了十多年的“春天里”,但随着国家政策的日益严厉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电动自行车行业何去何从?一场变革已经在所难免。
寻求发展空间,“锂电“梦想屡屡搁浅
电动自行车面临的隐忧早已是行业的公开“秘密”,只是这些问题被行业近年来的高速发展所隐藏了,中国自行车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行业飞速发展及进入门槛较低,使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入电动车行业,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电动自行车企业已达2000家且大多为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企业几乎把精力都用在了抢占市场上。加之受技术条件制约,导致电动自行车行发展十多年来鲜有创新技术显现,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行业风险在增加。
那么,电动自行车行业的隐忧能不能突破?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衡量电动自行车的品质关键在蓄电池,解决行业难题的关键也是蓄电池,而问题的答案早在100年前爱迪生发展锂电池时就已经给出了。据悉,锂离子电池被称为性能最为优越的可充电电池,有“终极电池”之称,具有重量轻、比能量大、循环寿命长、无污染等特点,是真正的清洁能源。然而,由于锂电池制的原材料昂贵且制造环境苛刻,导致锂电池无法大规模量产,目前仅在手机、笔记本电脑、蓝牙、便携式摄像机、数码相机、MP3、MP4、PDA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在电动自行车行业,以绿源为代表的车企早在21世纪初就开始研发适合电动自行车的锂电技术和锂电池。早在5年前就有车企推出了锂电池电动自行车,然而,由于产品性能不稳定、电池续航时间短、且价格极为昂贵,导致消费者接受度低、投诉不断,更有少数车企在赌博“锂电”的过程中中途倒闭。受“锂电”先驱们影响,诸多车企放弃锂电技术和产品创新,专注于市场运作与概念设计。据了解,目前在市场上的锂电自行车大多为概念产品,实用性和创新性都难以达到市场普及的程度,导致锂电自行车不愠不火、缓慢前行。
强攻“锂电”孤岛,绿源掀起“二次革命”
就在整个业界对“锂电”战略举棋不定时, 2010年10月绿源高调推出一款新型锂电自行车,锂电池重2.5KG、整车仅重16.8KG、脚踏电动续行里程可达80公里,并取名“汽车伴侣”,主攻有车族市场。绿源“汽车伴侣”一上市就引起业界震动,被业界誉为寻找到了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新“蓝海”—中高端消费者及有车族市场。
更让整个行业“措手不及”的是,在刚刚举办的上海电动车展上,绿源推出10余款锂电自行车,涵盖锂电自行车、锂电电动车、锂电摩托车三大品类,由此将电动自行车全面带进“锂电”时代。绿源高调发布“锂电”战略不仅令业界艳羡,也引来一片质疑之声——绿源锂电池技术怎么样?产品性能过关吗?是“作秀”还是“自寻死路”?
绿源集团董事长倪捷告诉记者,绿源早在2008年就启动了锂电科研项目,经过近三年的技术攻关,整合国内外技术资源,于去年成功突破高能量锂离子电池技术。应用此项技术,在大大降低电池重量的同时,能量密度提高了普通铅酸电池的3倍。而在锂电自行车的整合研发上,实现了从电池到工业设计,从人性化到智能化的全面提升,以绿源“汽车伴侣”为例,通过全新开发的车载锂电池充电器和DC-DC电源变换器,实现了个人移动电源技术的应用,绿源研发的高能量锂离子电池能够方便的为数码产品如手机、数码相机、手提电脑等产品进行充电或在线供电。
著名品牌管理专家李海龙认为,每一个重大技术革新都将催生一个新兴的市场,锂电技术在电动自行车领域的突破亦将如此,加之新能源发展、绿色出行、城市治堵的呼声高涨,锂电自行车以绿色出行、清洁能源的优势将引领未来城市交通,以绿源“锂电”战略为契机,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正式进入“二次革命”时期。
对于绿源的“锂电”战略,中国自行车行业协会理事长马中超给予高度肯定,他指出以锂离子电池为动力的电动交通工具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绿源大力推广锂电车恰逢其时,也给电动车行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从5.8万到2500万,极速发展藏“隐忧”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拥有一辆永久牌自行车无疑是一个家庭富裕的重要象征,然而到了90年代末期和21世纪初,拥有一辆电动自行车成为老百姓小康生活的写照。从自行车到电动自行车,见证了中国改革30多年来的出行变迁,也创造了一个新兴行业迅猛成长的新神话:年产销量从1998年的5.8万辆发展到2010年的2500万辆,全国保有量则达到了1.2亿辆,短短十多年时间中国已成为电动自行车产销量全球第一。
电动自行车的腾飞不仅成就了以源绿为代表的上千家车企,也让中国继续称霸“自行车王国”,同时对未来全球生态保护带来深远影响。然而,在电动自行车行业飞速发展的背后,却饱受争议且危机重重。“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之争”、“牌照与驾照之争”、“旧国标与新国标之争”……每一次行业政策的出台都会让电动自行车企业出一身“冷汗”。
绿源集团董事长倪捷告诉记者,电动自行车之所以存在争议,其核心点就在于它的便捷性和高时速,高时速带来了便捷,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由于部分骑行人交通法规意识淡薄,因电动自行车高速违规骑行引发的交通事故时有耳闻。在加大公众交通法规宣教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将问题的关注点转移到对电动自行车的设计上来,例如对电动自行车进行时速限制、重量限制。这样带来的结果是:一是低速电动自行车不被消费者接受;二是目前电动自行车主要以铅酸蓄电池为主,减轻重量就导致蓄电能力下降,不能持久骑行。由此使电动自行车丧失市场优势,从而导致大多数车企关停。所幸电动自行车国标在消费者、众多车企、行业专家的一致反对中暂缓实施,但新的国标仍在制定之中,政策风险仍然存在。
与此同时,相比较铅酸蓄电池而言,锂电池在绿色环保上具有天然的竞争优势。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经过从自行车到电动自行车的“行业改革”,电动自行车迎来了十多年的“春天里”,但随着国家政策的日益严厉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电动自行车行业何去何从?一场变革已经在所难免。
寻求发展空间,“锂电“梦想屡屡搁浅
电动自行车面临的隐忧早已是行业的公开“秘密”,只是这些问题被行业近年来的高速发展所隐藏了,中国自行车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行业飞速发展及进入门槛较低,使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入电动车行业,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电动自行车企业已达2000家且大多为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企业几乎把精力都用在了抢占市场上。加之受技术条件制约,导致电动自行车行发展十多年来鲜有创新技术显现,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行业风险在增加。
那么,电动自行车行业的隐忧能不能突破?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衡量电动自行车的品质关键在蓄电池,解决行业难题的关键也是蓄电池,而问题的答案早在100年前爱迪生发展锂电池时就已经给出了。据悉,锂离子电池被称为性能最为优越的可充电电池,有“终极电池”之称,具有重量轻、比能量大、循环寿命长、无污染等特点,是真正的清洁能源。然而,由于锂电池制的原材料昂贵且制造环境苛刻,导致锂电池无法大规模量产,目前仅在手机、笔记本电脑、蓝牙、便携式摄像机、数码相机、MP3、MP4、PDA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在电动自行车行业,以绿源为代表的车企早在21世纪初就开始研发适合电动自行车的锂电技术和锂电池。早在5年前就有车企推出了锂电池电动自行车,然而,由于产品性能不稳定、电池续航时间短、且价格极为昂贵,导致消费者接受度低、投诉不断,更有少数车企在赌博“锂电”的过程中中途倒闭。受“锂电”先驱们影响,诸多车企放弃锂电技术和产品创新,专注于市场运作与概念设计。据了解,目前在市场上的锂电自行车大多为概念产品,实用性和创新性都难以达到市场普及的程度,导致锂电自行车不愠不火、缓慢前行。
强攻“锂电”孤岛,绿源掀起“二次革命”
就在整个业界对“锂电”战略举棋不定时, 2010年10月绿源高调推出一款新型锂电自行车,锂电池重2.5KG、整车仅重16.8KG、脚踏电动续行里程可达80公里,并取名“汽车伴侣”,主攻有车族市场。绿源“汽车伴侣”一上市就引起业界震动,被业界誉为寻找到了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新“蓝海”—中高端消费者及有车族市场。
更让整个行业“措手不及”的是,在刚刚举办的上海电动车展上,绿源推出10余款锂电自行车,涵盖锂电自行车、锂电电动车、锂电摩托车三大品类,由此将电动自行车全面带进“锂电”时代。绿源高调发布“锂电”战略不仅令业界艳羡,也引来一片质疑之声——绿源锂电池技术怎么样?产品性能过关吗?是“作秀”还是“自寻死路”?
绿源集团董事长倪捷告诉记者,绿源早在2008年就启动了锂电科研项目,经过近三年的技术攻关,整合国内外技术资源,于去年成功突破高能量锂离子电池技术。应用此项技术,在大大降低电池重量的同时,能量密度提高了普通铅酸电池的3倍。而在锂电自行车的整合研发上,实现了从电池到工业设计,从人性化到智能化的全面提升,以绿源“汽车伴侣”为例,通过全新开发的车载锂电池充电器和DC-DC电源变换器,实现了个人移动电源技术的应用,绿源研发的高能量锂离子电池能够方便的为数码产品如手机、数码相机、手提电脑等产品进行充电或在线供电。
著名品牌管理专家李海龙认为,每一个重大技术革新都将催生一个新兴的市场,锂电技术在电动自行车领域的突破亦将如此,加之新能源发展、绿色出行、城市治堵的呼声高涨,锂电自行车以绿色出行、清洁能源的优势将引领未来城市交通,以绿源“锂电”战略为契机,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正式进入“二次革命”时期。
对于绿源的“锂电”战略,中国自行车行业协会理事长马中超给予高度肯定,他指出以锂离子电池为动力的电动交通工具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绿源大力推广锂电车恰逢其时,也给电动车行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上一篇: 江西锂电产业一期完工
下一篇: 没有了
版权声明:全球电池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相关文章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本文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