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两头在外,受制于人” 企业创新能力是关键
来源:中国经济网 日期:2011-3-25 作者: 点击:
我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受制于人”,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和山东裕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祺翔就此展开了讨论。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去年的产量达到国际市场的50%以上,生产组件的价格目前每一瓦大概是合人民币7块到10块,比欧美市场要低30%左右,各种各样的生产成本相对比较低,因此中国的光伏产品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
“但是我们不能把这个产业仅仅当做加工产业来看待,一定要在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方面要有所突破,这才是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目前产业在晶体硅方面的制造研发技术还是领先的,但是在薄膜电池方面技术和设备相对比较落后。” 孟宪淦说。
但他也指出, “十二五”期间要使光伏产业的产业链更为完备,其重点是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如果在这个目标上能有所进步的话,那么我国光伏产业还是会在国际上有很好的竞争力的。
山东裕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祺翔认为,造成“两头在外,受制于人”的原因是终端技术不够成熟,无法降低成本。第二,国内市场迟迟未能开发,在国内的应用范围比较小。第三,国内的光伏扶持政策力度不大,投资商在国内销售的利润空间不大。
他认为光伏企业应不断地提高光伏终端科技的含量,应多多尝试与大学院校进行校企联合项目开发,以较快较好的形式取得更好的科技成果和新兴技术应用到生产中来,从而降低光伏的成本,使市场的销售能够打开。
另外要加快国内市场的开发,政府应该给予配套的政策和补贴支持光伏产业的发展,使得企业在国内的产品自产自销,降低成本,扩大在国内的广泛应用。
上一篇: 美公司投资建越南最大太阳能电池厂
下一篇: 没有了
版权声明:全球电池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相关文章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本文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