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池网 | 供应 | 求购 | 企业 | 招商 | 资讯 | 展会 | 人才 | 电池论坛 | 电池品牌 | 采购中心 | 产品大全
E电通服务 建议
资讯
登录 注册会员
您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频道>行业新闻>正文
重庆九旬老翁研究电池回收已近40年
来源:重庆商报 日期:2011-3-18 作者: 点击:

南岸区95岁的苏文峰老人花40余年时间,在自己筹办的实验室里进行3000余次试验后,终于研究出废旧蓄电池循环利用的新工艺,共耗资200余万元。目前,该技术已通过国家专利局初审,可证书却迟迟没有下来。看着老父亲急切地盼望着技术能得到肯定,他远在香港的女儿也专程赶回老家,欲帮老父完成心愿。昨日,苏文峰老人表示,希望重庆的专家、教授能对他的环保技术进行论证。

49年前论文勾起研究兴趣

苏文峰老人住在南坪泰正花园一套500平方米的商品房里,生活富足。上世纪30年代,苏文峰抗战时从河南来渝定居。解放后,苏文峰在渝中区一家蓄电池厂任职。从那时开始,苏文峰就与蓄电池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所谓的电池厂,其实就是把废旧的蓄电池回收来后,将其焚烧提取里面的铅和其他物质。由于工艺低下,非常污染环境。”苏文峰老人虽然已经95岁了,但思路依然清晰,显得十分干练。老人告诉记者,1962年,他看到了《上海市电机工程学会论文选集》里的一篇关于蓄电池的论文后,萌生了研究新式蓄电池循环利用技术的想法,希望能依靠自己的研究成果减少污染,提高效率。

春节不回家泡在实验室

蓄电池的循环利用,就是围绕如何从废旧蓄电池中提取出可以再次使用的铅。

苏文峰的女儿告诉记者,父亲一边用蓄电池做试验,一边买来大量书籍研究。光专业书籍,就堆了一大屋子。经过研究,父亲向厂领导提出,希望找到一种新的提铅工艺,不过却被当时的厂领导拒绝了。父亲一气之下离开了工厂,并在1991年自己办了一家蓄电池厂。

“这家工厂的大部分利润都被我投到了试验中。”苏文峰告诉记者,蓄电池提取铅的试验,小的可以在家里做,可大的只能在实验室里做。为此,他于2000年专门在南岸区七公里租下一栋厂房,买来试验设备,将其改造成了实验室。

“自从有了实验室,父亲便天天泡在里面,就连睡觉也在实验室里。”说起父亲,已在香港定居并从事医师职业的小女儿苏苹有点抱怨。她告诉记者,父亲很少回家,就连被家人拖回家后,他也会在第二天早上又早早跑回实验室,甚至春节时,父亲也呆在实验室。直到去年,父亲才将实验室关闭。

耗资200万搞研究家人不解

苏文峰老人说,经过3000余次试验,他终于从这些废旧蓄电池里,提取到了高纯度的铅。

“40多年里,父亲至少将200多万元的存款用在了这项研究上,近10来年时间是花钱最多的时候。”苏苹说,这些钱大多投在了设备、房租、原材料、废蓄电池的购买上,其中租厂房一年的租金就是16万元,而其中一个产自台湾、由4个不锈钢桶组成的反应设备,就高达近20万元。对于父亲的做法,她和哥哥、姐姐等6名家人全都不理解:父亲完全可以用这些钱去世界各地旅游并安度晚年,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累?不过,对于儿女们的不理解和抱怨,苏文峰只是一笑了之。

苏文峰老人说,他将所研究的蓄电池循环利用技术,取名为“废铅蓄电池酸式湿法处理工艺”,如今该技术已经成熟,提炼纯度铅的效率可以达到97%。

女儿回渝欲助父亲完成心望

据了解,苏文峰曾专程去过北京,向当地蓄电池厂技术人员展示过该技术,在得到技术人员首肯后,苏文峰也曾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过发明专利。目前,他虽然已接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通过初审的通知,可认证书却迟迟没有下来。眼看自己已近期颐之年,苏文峰很是着急。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自己40多年的研究成果,能得到社会认可并服务大众。

专程从香港赶回重庆的苏苹昨日也希望重庆的专家、教授能对父亲研究的技术进行论证,以确定该技术的可行性,帮父亲完成夙愿。

 

上一篇: 看好多晶硅电池产业 下一篇:  没有了
版权声明:全球电池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本文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