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池网 | 供应 | 求购 | 企业 | 招商 | 资讯 | 展会 | 人才 | 电池论坛 | 电池品牌 | 采购中心 | 产品大全
E电通服务 建议
资讯
登录 注册会员
您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频道>行业新闻>正文
锂电池产业格局或生变
来源:中国证券报 日期:2011-3-15 作者: 点击:

日前,成都牧甫公司和成都黄铭公司的董事长黄铭独创的“多溶剂液相法生产纳米磷酸铁锂工艺方法”获得了中国工程院、钢铁研究院、国家863计划课题组等权威部门的成果鉴定。

黄铭表示,这一科技成果突破有望使整个产业成本降低20%以上,并且使锂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延长到5年以上,充电时间大幅缩短,同时能满足容量型和功率型的要求,其大规模产业化将改变世界锂动力电池、锂储能电池及相关应用行业格局。

技术取得突破

磷酸铁锂曾经被业界认为是实现我国新能源领域弯道超车的突破点。然而决定其容量的能量密度、大规模充放电性能一直是让业界困扰的矛盾,这给业界提出了不少现实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掀起了一轮磷酸铁锂研究热,由于多数研究基于的是传统理论和工艺,每年数十亿的投入并未带来令人振奋的结果。

转型之痛似乎在暗示,磷酸铁锂已经走到了尽头,大多数行业专家和企业家甚至公开表示磷酸铁锂不可能成为主流动力电池正极材料,行业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也纷纷将投资重心转向锰酸锂或三元材料。

黄铭独创的多溶剂液相法能够在常温常压下按需求将磷酸铁锂进行纯度控制,对锂源、铁源、磷源材料的纯度要求极低,使制造成本大幅下降。

目前已大批量生产出的纳米磷酸铁锂不仅各项参数稳定。公司在成都高新西区已形成年产600吨纳米磷酸铁锂的产能,设立在四川广汉经济开发区万吨级产业化的生产基地也将逐步量产,今年将形成3000吨的生产能力,并有望很快实现1万吨以上的产能。

产业格局生变

分析人士表示,不断提速的产业化进程将打破现有产业生态格局:首先,替代性优势有望使正极材料行业重新洗牌和整合,固相法和水热法等高成本制造路线面临淘汰;其次,由于对锂源材料纯度的要求大幅降低,上游碳酸锂行业将面临重新估值,原先依赖上游矿石纯度提升正极材料性能的格局即将被打破,工业级和电池级碳酸锂的纯度差异已不再是决定因素。

此外,下游相关产业的技术路线将面临重新选择,大量下游应用行业将在磷酸铁锂、锰酸锂、三元材料等技术路线之间重新选择,而磷酸铁锂的综合优势将使我国在锂动力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上游行业方面,目前需求推动也导致碳酸锂价格近几年呈现总体上升态势,特别是电池级及以上纯度的碳酸锂价格高居不下,黄铭公司的这项技术将使上游原料价格进入一轮下降通道,相关的企业估值将被市场重新定位。

成都黄铭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公司的产品面临着供不应求的局面,甚至到了采取配额供应的紧张局面,但公司仍会以大幅低于其他正极材料产品的价格销售,为我国相关配套产业快速发展壮大营造难得的低成本优势。

上一篇: 省质检“恒特”牌蓄电池上黑榜 下一篇:  没有了
版权声明:全球电池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本文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