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池网 | 供应 | 求购 | 企业 | 招商 | 资讯 | 展会 | 人才 | 电池论坛 | 电池品牌 | 采购中心 | 产品大全
E电通服务 建议
资讯
登录 注册会员
您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频道>行业新闻>正文
支招中国光伏产业
来源:中国化工报 日期:2011-3-11 作者: 点击:

中国多晶硅产业近两年规模迅速扩大,太阳能电池产量跃居世界首位,但光伏产业在快速发展的表面光环下却掩藏着诸多无奈: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在上周于西安召开的2011年多晶硅及太阳能电池技术发展研讨会上,业内专家认为,中国光伏企业突围之路在于向上游晶体硅材料、下游系统集成方向拓展,打造相对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同时攻关低成本多晶硅生产技术,尽快掌握核心生产工艺,扩大国内市场需求。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有关人士介绍,2010年国外市场对太阳能光伏电池和组件需求旺盛,我国太阳能  光伏电池和组件制造商纷纷扩产。第二批荒漠光伏电站、光电建筑项目以及金太阳示范工程等相继启动实施,在西部6个省区建设13座太阳能光伏电站。截至2010年底,国内已建成大型光伏电站59座,总容量392MW。“但目前光伏出口量仍占95%以上,急需开拓国内终端应用市场,摆脱完全依赖国际市场的被动局面。”这位人士说。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能够逐步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能源安全,有着巨大的开发及应用潜力。然而令人扼腕的是,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国,面对外资企业的逼人态势,中国光伏产业面临着“两头在外,受制于人”的困境。

据了解,近年来中国太阳能光伏产量连续保持世界首位,2010年光伏产量达到8000MW,占全球总产量的49.4%;多晶硅产量突破4万吨达到4.09万吨,同比翻了一番,国内市场需求约8万吨,对外依存度46.4%。但在太阳能光伏整条产业链中,技术门槛最高、利润回报最大的上游晶体硅制备、切片等环节主要被欧美和日本垄断,占据了大部分终端市场。我国企业恰恰集中在技术门槛较低、利润回报较少的下游电池、组件制造环节,太阳能电池连续5年保持9成以上出口,国内安装应用仅占2%~4%。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电池和组件加工厂。

另一方面,我国生产上游晶体硅缺乏核心技术。受全球光伏市场快速增长拉动影响,多晶硅作为电子和光伏产业的基础原材料,近年来在我国引发了投资热潮,单晶、多晶硅片企业齐头并进,规模化生产已经形成,凸现“市场旺盛、产量不足、价格回升”的态势,但大部分企业工艺尚不成熟。

为此,一些有远见的中国企业积极开发低成本多晶硅生产技术。陕西天宏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微电子级1000吨/年多晶硅生产线已于2009年建成投产,二期工程2750吨/年多晶硅项目正在建设中。该公司在引进吸收西门子多晶硅生产工艺技术的同时,自主创新废气废液处理环保节能综合利用技术,建成国内第一条废气废液燃烧干法处理生产线,回收高纯度气相二氧化硅以及盐酸、蒸气,为废气、废液处理找到一条有效途径。

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钟宝申认为,中国将逐渐开启光伏终端应用市场,但规模化市场仍需3~5年培养。2011年单晶硅产能将继续保持快速扩张态势,五大单晶硅企业预计扩产61.9%,而五大电池厂商仅扩产44.8%,供需将面临基本平衡,甚至阶段性过剩。同时多晶硅设备自动化程度提升,行业技术壁垒降低,新进入企业增多,行业竞争加剧。他建议多晶硅企业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在精细化管理上更胜一筹,占据资金、技术、市场制高点。

 

上一篇: 广州锂电池抽检 耐力之星电子有限公司两批次不合格 下一篇:  没有了
版权声明:全球电池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本文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