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池网 | 供应 | 求购 | 企业 | 招商 | 资讯 | 展会 | 人才 | 电池论坛 | 电池品牌 | 采购中心 | 产品大全
E电通服务 建议
资讯
登录 注册会员
您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频道> 名人名企>名人访谈>正文
邓中一:动力电池量产中存在的挑战
来源:全球电池网 日期:2011-11-7 作者:全球电池网 点击:

以下为比克电池有限公司副总裁邓中一博士在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2011中国(国际)锂电新能源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邓中一:非常感谢主办方邀请我来这里有这个机会。我想第一,说一下锂电池的应用领域,主要是在动力电池量产中存在的挑战,对于电芯,我们老是讨论是大还是小,是方还是圆,这里稍微说一下大与小,因为比克在小的方面有一些经验,大的方面跟大家一样,在电动汽车方面比克汽车的一些应用主力。

从90年代开始到现在还是一直在增长,到目前来说,今年电动车市场情况看起来比以往要好一些,但总的来说目前我觉得都在那里的要点,制作电力电池目前还是投资的阶段,根据报告可能要到2015天以后市场才会比较成熟,现在风能太阳能这方面的电池可能有一定的市场,特别是在美国等地方。

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化的挑战,第一个可能是成本,上午吴老师说了,现在wh/kg锂离子电池假如用小电池比克3块钱以内可以做到,加上电池管理外包装系统的话,大概1千瓦时是一度电,现在目前可能国内最低的水平可能在4200块钱以上,这是上次我到北汽和他们的总经理一起吃饭的时候他说的,他认为现在电池成本还是主要问题。

第二,一致性,关于社会安全性可靠性,安全性也是一个很高的境界。至于电芯的材料,我觉得目前我我们国家存在的最大一个问题就是批次之间的一次性,批次与批次,我们国家可以做很好的临床接轨材料,但是下一个批次怎么样可能做得不太好,当下的面然那一些问题还有可能改变。现在能生产的就是天津经由,所有的盐巴都是从日本那边买的,日本肯定是先满足他自己,我们这边就锂盐LiPF6没有电解液,尽管我们这边有很多场,但是锂盐L我们这边不能生产,但是现在听到了很多地方都已经快接近要出产品了。磷酸铁率的关键问题。

产业化我们一致讨论大与小,我觉得大小不是问题,关键问题是满足下面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合格率,我们的动力电池瓶颈就是成本,假如合格里还是50%以下,那你的成本肯定要翻番,这本来就不能接受,你合格率低成本更高,实际上合格率的大与小有很大关系。我们的经验方程式大概和大小的尺寸是二次方和三次方的差,就是不合格率的是一个平方和立方的关系,这是我们的经验公式。一般说一致性大家都会体会到,生产出来的电池是一模一样的。其实一致性就是上午薛博士讲的,还包括电池使用过程中的一致,温度还有上午薛博士讲的很好观点,SE轧膜,大家变化都是一模一样,这方面大电池会有很多问题,这是使用过程中内部温度的问题,电池大了里面的温度如何控制的比较好?

他的温度不会超过3度,上次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我们国家很多的大电池使用过程做得比较好,可能10度之内,做的不好的40到50度都有,电池对温度很敏感。假如你有这么大的差别,即使你做的是一个电池,但是可以是无数个电池而且是不一样的。这种电池再好的管理系统都管理不了,这种电池叫做不可管理的电池。最后一个是要做好一致性,上午TOC也讲了一定是自动化设备制造出来的,绝对不是人做的。人可以做很好的电池,但人的问题就是一致性。

我上次和德国的一个人聊天,他们说他们做大电池,我说合格率有多少?他说有90%,我说这真好,大概德国人的手是可以校正的。我说德国人的情绪怎么校正?所以动力电池是上百成千上万的并串联,没有一致性根本不可能做好。上午也说了,中美都以磷酸为基本的正极材料,结构稳定对电池一致性的要求可以放松一点。也有一种说法,有人说会做电池的人不用磷酸电池。你不能说松下不能做电池,第二种说法就是不会做电池的人用磷酸电池,你不能说所有的中国人都懂怎么做电池。它在负极的表面。大与小我想这是一些例子,18650是比克用在电动车上的,现在装车的话大概150部左右。这是18650为什么可以用在电动车上,它是产量最大的产品,而且全世界都是一模一样的。而且是自动化程度最高,它的自动化生产线经过量产检验可靠的设备。不安全比例最低的一个产品。

我从韩国的一一篇文章上看到,加入用6C去放电,这个温度的分布已经超过了80度,为了说明这个情况大家可以看到,加入做出这种电池,这种电池是不可以管理的电池,因为任何一个好的系统都不可能管理到电池内部。这是我们用的18650装到台湾玉龙的商务车上,是120A/H6.5公斤,这是一个比较高的能量密度,用磷酸铁率大概达不到这个密度。这是用小电池做的电池模块,我觉得我们国家制定的规格应该是着重于制定电池模块的规格,这种电池模块你叫它什么?实际上它的电池模块是方形的。这是宝马上用的18650,宝马用18650装了大概675台,最近有50台入世,30台在北京其他的在外地,这其中有20台以上是比克的18650电芯,这是玉龙的,用18650。到去年年底他们已经用比克的18650装了110台车。

去年年底为奇瑞提供了450台车,奇瑞的老总跟我说,不是你们的电芯没有问题,而是你们的问题最小。实际上18650我们卖出去以后没有客户投诉,玉龙的总经理逢人便说比克的电池是最好的。上次他们和我们一起讨论合作这方面的工作。美国的TES LA卖给全球31个国家的客户,他的电池都是高级跑车,最近一个消息,丰田发现假若用TESLA它可以发现成本可以从原来的成本降到原来成本的1/3,就是可以降2/3的成本,因为18650是一个大量生产的,现在市场上最便宜的电池。

早上和比亚迪的老总聊了一下,比亚迪的融资能力特别强,但它现在在这方面的投资还远远不够。其实年前有一篇文章,在美国登的,分析比亚迪目前投资的要求和它现有的钱,差别是几十倍或者是上百倍的甚至上千倍的差别都有可能。我觉得这个产业要起来,中国电池厂家力量特别小,比亚迪是最大的,是因为它有其他方面的产业,有电池和汽车,即使有电池它还有液晶(夜蛾),但是这是他比较赚钱的两块。

像比克只做单一电池的要靠自己的力量完全动力电池的产业化力量太小了,或者要积累的话要很长时间,尤其有一些企业只做这个动力电池,它肯定不能存活很长时间。中国有很多家做动力电池,我希望以后在黎明来的时候可以看到大家都存在,我相信很多都会死在黎明到来之前。因为动力电池这个东西需要懂得技术,如何做电池,第二个要有资金。这两个是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上一篇: 龚孝燕理事长与杨诚总经理谈行业形势 下一篇:  没有了
版权声明:全球电池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本文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