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行业再遭政策风暴。
近日,业界传言,商务部拟将多晶硅列入六大“高能耗,高排放”的“两高”行业名单,这则消息在业内迅速蔓延。
“多晶硅行业一直被误解,如果这个政策下来,对整个光伏产业都是个大利空。”一位多晶硅企业负责人在电话中表示。“确实有过把多晶硅列入两高的想法,但目前还在讨论中,争议也非常大,结果如何,目前还不好说。”6月10日,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商务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尽管目前政策仍不明朗,但整个多晶硅行业已经如坐针毡:一旦被列入“双高”,此前享受的各种政策优惠都将随着消失,多晶硅产业将面临空前危机。
商务部拟定调多晶硅“两高”
这个让整个行业掀起风暴的政策来自于商务部5月18日和5月24日的两次研讨会。
一位与会人士向记者透露,在5月18日的第一次讨论会议上,商务部本打算征求行业协会的意见,将整个光伏行业同钢铁、化工、有色、建材、造纸等六大行业一并列入“两高”的名单。在会议上,各大协会负责人对此进行了激烈讨论,“虽只是征求意见,但多位专家对将光伏列入名单表示强烈反对。
会议上,商务部认为,多晶硅一直是高耗能行业,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多晶硅生产耗电量每吨在2万千瓦时左右,而同为高耗能产业的电解铝,用电量每吨为1.45万千瓦时。
“不能这么计算,看能耗还看附加值,钢铁每吨4000多元、电解铝每吨1万多元、而多晶硅每吨增加值40多万元,这没有可比性。”江苏中能副总经理吕锦标说。
5月18日的商务部研究会因为争议并未形成实质性意见,在5月24日召开的第二次会议之后,商务部表示,不再将整个光伏行业列入“两高”目录,仅将光伏的上游多晶硅列入。
“这个决定明显仓促。”一位光伏企业人士向记者抱怨说,这更像是为了完成节能减排目标而匆忙决定的,“之前负责多晶硅的一直是工信部和发改委,商务部并未介入,这次没有对企业进行调研,也没有组织企业进行讨论。”
在5月24日的会议之后,关于将多晶硅列入“两高”的信息流传出去之后,整个行业风生水起。江苏中能、赛维LDK、洛阳中硅等多个巨头纷纷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了不同意见。
一位商务部内部人士表示,在这个消息“走漏风声”之后,商务部正面临空前压力,这次征求意见是否会以政策形式推出,目前尚无具体时间表。
行业集体反击
据悉,目前,由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和电子材料协会联合起草的“关于将多晶硅列入两高的不同意见”报告已经递交给商务部。
“这次上书,主要执笔者是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和多位业内专家,大家在经过讨论后形成书面形式,最终由李俊峰将此信件当面交给了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就是这几天交的,反馈没这么快。”6月9日,一位参与此意见讨论的专家对记者透露。
据记者了解,此意见主要从产业发展现状和每万元GDP的耗能比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主要核心就是反对将多晶硅列入“两高”,多晶硅目前的生产不存在高能耗和高污染的问题。报告中举例说,去年全球多晶硅产量接近7万吨,其中5万吨来自非常注重节能减排的德国和挪威等地,“如果说高污染和高耗能,那么这些发达国家绝对是不会去搞的。”
而据记者了解,江苏省商务厅也已经收到了省内多晶硅企业的意见书,并上报商务部。
错误打击?
在业界人士看来,如果国内政策真的继续打压多晶硅,也就是换了个方式让外资抢占市场。
中科院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多晶硅需求是4万吨,其中进口了2万吨。统计显示,2010年我国多晶硅需求有6万吨,至少需要进口3万吨才能满足市场需求。“这个时候更需要政策支持,而不是压制,否则外资将对我国市场进行强烈冲击。”吕锦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