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威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 本报记者 曹雪琴 摄
宏威内部消息透露称,正在拟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东部工业园的120亿元太阳能项目确有计划,已有初步意向。
东莞时间网讯 东莞经济热门词汇多了一个“光伏”,牵出这个话题的是东莞宏威数码机械有限公司(下称宏威)“120亿元太阳能项目”。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19日视察宏威位于河南安阳的公司时,表达了支持态度。
记者昨日追踪此事时确认,项目日前已有初步意向,正着手拟定可行性研究报告。宏威太阳能项目回归,幕后推手正是东莞完善的产业配套,政府对新兴产业的扶持。
安阳试水
宏威在2008年第一次成为新闻主角,前来调研经济运行情况的温家宝总理视察了该公司光盘设备项目。其后又被媒体树为“首个获得10亿元融资扶持”的典型。
当年11月,宏威对外发布了一条小消息:公司首条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研制成功。市领导此次视察的安阳新能厂,就是宏威将自己研制的生产线运往当地安装调试出来的,产能20兆瓦(MW),去年9月投产。新能厂总规划120MW,第二期80MW的生产线正在安装中,预计年底投产。
宏威负责太阳能事务的执行董事简明曾表示,安阳设厂是因为一条设备价值成千万上亿元,要有试验线给客户看产品效果。
宏威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有别于无锡尚德。后者用晶体硅制作成太阳能电池,前者是借助气相沉积等工艺将玻璃转化为可发电的太阳能电池,耗能和污染更小。
最关键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转化率上,宏威新闻发言人洪蕾昨日回应本报记者称,“信产部测得的(转化率)是9.5%,在世界上已比较领先。”
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晶体硅价格暴跌,使得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价格优势不明显。塘厦某企业的薄膜太阳能电池试生产线甚至因此而暂时“封存”起来。
不过,宏威执行主席范继良昨日更新的博客再次强调了对薄膜太阳能的信心,“以提高效率等技术手段来降低晶硅电池的成本空间不大,硅料价格预期也将在2011年底触底反弹。薄膜电池成本则可通过技术进步、装备国产化和产业链整合而进一步下降。”
回归东莞
宏威宣布“120亿元太阳能项目回归东莞”计划,除了项目本身的高科技含量,另一层原因是东莞正在寻找战略新兴产业。
去年底,国家层面开始圈定能支撑下一轮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上月,广东省也选取新型电子信息等11个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东莞也要落实选择什么做战略新兴产业的问题。
本月初,战略新兴产业的调研已分解至市经信、科技等部门,其中就有光伏发电。
对宏威而言,自身也有回归的需要,奥秘就在范继良所说的,“世界上找不到第二个城市有东莞那么完善的产业配套”。宏威生产太阳能电池所需的玻璃,就有麻涌南玻和虎门信义玻璃做配套。它唯一担心的用电稳定性和价格问题,随着电网改造和政府承诺也有望得到很好解决。
洪蕾向记者证实,位于东部工业园的120亿元太阳能项目确有计划,已有初步意向。项目内容包括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设备和产品。宏威内部消息透露称,正在拟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至于120亿元资金的来源,记者目前尚未收到宏威方面更多消息。
东莞建光伏产业基地要快
市领导此次视察宏威时已表示了对光伏产业的强烈关注。不过也应看到,东莞发展光伏还有很多问题亟须解决。
首要的是本土光伏企业还不成气候。除去宏威,与光伏沾边的企业寥寥无几,尚未构成鲜明的产业集群。去年国家扶持太阳能的“金太阳”计划出台后,东莞准备自己建设试验性的发电应用项目,但到目前未见启动。
即便是在对东莞战略新兴产业的考量中,光伏也还未进入大多数人的视野。
东莞之外,也面临近乎白热化的“基地”竞争。省内,已有佛山的三水很早扛起国家光伏产业基地的大旗,先后引入了500MW的爱康太阳能等光伏大项目。年初,汉能河源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正式奠基动工,这个“航母级”项目总投资280亿元,相当于河源大半年的GDP。
外部企业挟资本之利迅速切入新兴产业,正是这个原因,宏威副总经理孙满龙昨日也对记者说,“政府的扶持很重要。”
“十二五”期间,广东财政每年安排20亿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资金都会优先流向各类产业基地,所以东莞迅速建起基地很重要。”孙满龙说。
以提高效率等技术手段来降低晶硅电池的成本空间不大,硅料价格预期也将在2011年底触底反弹。薄膜电池成本则可通过技术进步、装备国产化和产业链整合而进一步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