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频道>行业新闻>正文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不能让零部件厂家走开
来源:搜狐博客 日期:2010-5-14 作者:全球电池网 点击: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基础研发的重要性不要而喻。

但是,在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基础技术在轰轰烈烈推出的“成功车型”声中依然有被轻视的危险。

未来3年内国家在新能源汽车上的100亿元的研发费用大部分投向了整车企业,而目前正在酝酿的新能源补贴政策也可能把数百亿元的补贴用于整车企业身上。

在我国尚处在初级阶段的三电技术(电池、电机和电控)依然薄弱的时候,这种重整车轻部件的做法,将使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难以形成坚实的基础。

哪里虚弱补哪里

实际上,我们真正缺乏的不是能不能推出所谓的“成功车型”,而是缺乏掌握关键零部件系统化、模块化技术水平的能力。

除了少数自主企业脚踏实地地研制出核心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之外,一些车企正试图用“搭积木”的方法推出新能源汽车产品。

比如,在我国许多光鲜的“混合动力客车”上,安装的却是外国混合动力装置系统。

这种搭政策顺风车的做法,只不过把国家补贴视作唐僧肉罢了。

去年3月份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虽然提出了要推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但是国家未来3年内在新能源汽车上的100亿元的研发资金,大部分流向了整车企业。

眼下,又酝酿把整车补贴给予整车企业。这样就可能造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关注度不足、扶持力度不够。

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弱势,将给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带来了不确定因素。

引导零部件企业的联合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能源汽车热,转眼之间催生了为数众多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

大把投钱、各自为战。投资上亿元的电池企业居然能达20多家。

在政府层面资金支持上弱于整车厂家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分散投资,并不利于产品技术水平的提升。

热闹的背后依然是实力的缺失。在池电力驱动系统效率、电池系统集成技术、快速充电材料、电池使用寿命等技术指标方面,我们与国外先进企业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如何利用政策引导,使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联合起来,增大基础研究的投资规模,加快产品技术水平的进步显然迫在眉睫.

上一篇: SAFC与NPS合作开发柴油燃料电池系统 下一篇:  第四届(2010) “SNEC”光伏展打造上海[光伏世博会]
版权声明:全球电池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本文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