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部传统车,而是一部环保宣言。”红白相间的比亚迪E6电动出租车穿行在车流中,是深圳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更是对这个30岁年轻城市致力于推介环保生活方式的最佳注解。
既要做推广先导,还得做产业先锋
深圳市先后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3个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和全国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
“截至目前,深圳已经开辟了12条示范公交线路,244辆混合动力公交大巴、50辆纯电动出租车已经相继投入示范运营。而到今年年底,还将有850辆混合动力公交车和100辆纯电动出租车陆续投入使用。按照规划,到2012年,深圳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数量累计将达到2.5万辆,占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比例将突破1%,全市的新能源汽车推广规模则将增至3.4万辆。”据深圳市副市长唐杰介绍,深圳在新能源汽车推广方面,将在全国兄弟城市面前扮演着“先导城市”的角色。
深圳还将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步伐,下一步会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全面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完善新能源汽车购买政策和服务体系等两大方面。一是加大编制全市公共充电设施网络建设规划,按照统一接口、统一支付、统一管理的原则,在全市规划建设多元化、网络化充电桩22200个,力争充电设施网络密度突破深圳市现有加油站密度的50%,满足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需求。同时,制订深圳市公共充电设施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积极鼓励有实力的社会资本参与充电设施建设投资运营,创新商业模式,加强对社会公共充电设施投资运营的规范化管理。此外,还将建立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保障体系,凡是在深圳市销售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必须对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提供不低于5年或者10万公里的质量保证,并承诺对整车和动力电池按一定的折旧率进行回收。至少建设7个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站和回收站,提供1小时之内故障响应服务。另外,还将建立动力电池回收处理机制,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与此同时,深圳还将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在日前召开的全省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推广应用工作会议上,唐杰代表深圳市人民政府宣称:深圳市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是以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为契机,实现示范推广和产业发展并举,以应用带动产业,产业促进应用,通过示范推广试点工作,使深圳成为国内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应用先锋城市。
6年形成较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于2004年,经过6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初具规模,借助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优势,深圳市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涌现了比亚迪、五洲龙、陆地方舟等企业,其研发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整车规模与技术水准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比亚迪公司研发生产的全球首款双模电动轿车F3DM和纯电动轿车E6分别于2008年年底和2010年3月列入国家汽车公告目录,并已形成批量生产的规模;五洲龙公司研发生产的混合动力公交车已经历了8代升级,目前正向纯电动方向积极迈进;陆地方舟自主研发生产的纯电动轿车已经远销美洲地区。
除整车外,深圳市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领域也涌现了一批企业,动力电池方面有比亚迪、比克、沃特玛、长河动力、雷天以及中星等公司,控制系统方面有比亚迪、五洲龙、陆地方舟、航盛、雷天等公司,驱动电机方面有比亚迪、陆地方舟、雷天等公司。在动力电池隔膜方面,深圳市星源材质的产品与技术跻身世界先进水平。不仅如此,许多公司在电助力、电空调以及电刹车等方面也掌握了核心技术,为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将投500亿建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唐杰还介绍说,十二五期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全力打造国际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预计该基地总投资将达到500-600亿,规划占地10-15平方公里,建成后将实现电动汽车整车产能20-30万辆,电池、电控、电力等关键零部件拥有30万辆以上的整车配套能力,基地年总产值达到800亿元以上。加上以燃油动力为主的节能汽车以及其零部件企业的带动效应,深圳汽车产业总产值有望超过2000亿元,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深圳4个难以为继中,最难以为继的就是土地资源。能在寸土寸金的深圳拿出10-15平方公里做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可见深圳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决心。”
为完成此目标,深圳将加快编制“十二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规划,争取列入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同时,将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企业并举,在继续对本地企业提供资金、技术扶持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外地优秀汽车企业,以形成两方面的合力,加速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另外,还将大力发展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为整车企业的发展提供产业基础,打造出一条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加大扶持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工作,使其技术达到业内先进水平,并涌现出一批比较有实力的零部件企业。此外,深圳还将营造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助力。通过人才引进和自主发展,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内建立起国家级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关键零部件以及整车检测和认证中心等一批技术服务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