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每块手机电池可污染6万升水,相当于3个标准游泳池水量。骇人数据背后,是目前全国在手机电池无害化处理措施方面空白的尴尬。专家称,出台处理废旧手机电池措施已刻不容缓。
【调查】市民旧手机等待处理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人们更换手机的频率越来越快,不少市民家中都有报废的旧手机。
记者12日、13日对省城30位不同阶层的市民进行调查,其中22位受访者表示,家里就有旧手机等待处理。对准备怎样处理这些手机?逾半数人表示,找机会卖掉。11人表示旧手机已破烂不堪准备扔掉。
【专家】1块电池污染3泳池水
手机电池的污染性有多大?一位长期研究电子产品对环境污染影响的专家介绍,一块废旧手机电池的污染量,相当于100块普通干电池。一部传统的废旧手机里,含有对环境可能有害的物质至少有20种。研究人员曾经做了一个实验,一块旧手机电池,能污染6万升水。“6万升水足够装满3个标准游泳池。 ”
目前市场上的手机电池,主要分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3种。 “其中镍镉电池由于含有重金属镉,对人体危害很大。人长期受污染,可出现肺气肿、骨质改变、贫血等症状。甚至可能引起瘫痪。 ”
【数据】每年可污染5个巢湖
上述专家算了这样一笔账:设手机的平均使用寿命为5年(不计其曾被转卖几次。事实上,很多手机并不能用5年。香港一家权威环保组织统计出的手机平均使用寿命为600天。 ),每部手机仅有一块电池。合肥市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以上(据合肥市2009年经济社会统计报告),按300万计算。平均每两人拥有1部手机(据信息产业部统计信息,2009年我国手机用户7.4亿,人均手机持有率超过50%。 ),即市区常住人口中,手机用户150万人。这150万人每5年会各产生1块废手机电池,共为150万块。平均每年30万块。
按每块电池污染6万升水计算,30万块电池能污染180亿升水。“这是什么概念?常规时期巢湖的蓄水量约为36亿立方米。也就是说,仅合肥市区常住人口每年产生的废弃手机电池能污染5个巢湖。 ”
专家称,“这还是保守估计。事实上合肥市区常住人口手机持有率远不止50%。现实中很多手机也不止配1块电池。 ”
【困境】绿色回收难以为继
前段时间,两大知名手机生产厂家曾先后开展过“绿色回收”活动。市民将废弃不用的手机、充电器、电池等物,送到这些厂商代理点的绿色回收箱里,会得到一个象征荣誉的小徽章。
“一开始还有些人把东西往这边送,后来越来越少。最后干脆无人问津了。 ”谈到绿色回收活动难以为继,某手机厂商负责人直摇头。 “他们的心态可以理解。扔个手机还得不辞劳苦赶过来,很多人不愿意。毕竟这些电池的危害性,是业界考虑的问题。普通老百姓感触并不深。 ”
更让人揪心的是,政府方面对旧手机电池的回收,监管上仍几乎是一片空白。在全国范围内很难找到一套完善的,由政府部门牵头或介入组织的成形体系。目前,合肥市甚至找不到一家能做手机电池无害化处理的权威机构。
【政府】无害化拆解已立项
目前,合肥市环保企业领域的操作范围,多集中在污水处理、空气治理、除尘等方面。固废处理方面也多局限于常规生活垃圾的处理。对于废弃手机电池的无害化拆解,几无涉猎者。一个难得的好消息是,在合肥市国资委、环保局等多部门努力下,位于长丰县吴山镇的固废处置中心,已将手机电池无害化拆解立项,“最快明年就可上马操作。”据固废处置中心一位负责人介绍,项目上马后,会给合肥市废弃手机电池无害化处理及环境保护,带来福音。
【专家】合肥可学外地经验
“哈尔滨市目前出台了《哈尔滨市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规定从明年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丢弃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必须交由有资格的处理企业进行处理,其他单位或回收经营者违反此项规定,最高可罚款2万元。 ”专家介绍,合肥也应该及早建立此类监管体系,从法律规范等方面,约束人们的行为,杜绝环境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