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频道>行业新闻>正文
2009年国际新能源行业十大新闻
来源:中国能源信息网 日期:2010-1-19 作者:全球电池网 点击:

编者按:2009年,在全球经济危机的阴霾中,国际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气候大会等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流行语。2009年世界新能源产业界究竟发生了哪些大事,哪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为此,国际新能源网特别推出以下十件国际新能源产业大事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观察总结着一年来整个世界在新能源能源领域迈出的重要步伐,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审视未来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方向。

一、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会议揭开低碳经济投资大幕

摘要:目前,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低碳经济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哥本哈根会议揭开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宏伟序幕。许多国家公布了其碳减排目标,我国政府也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至45%,发展低碳经济的路线图已初现端倪。

二、中国正使清洁能源加速成世界第三大产业

摘要: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十一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发布的报告预测,中国快速增长的份额正在促进清洁能源技术成为世界第三大产业。从单位GDP衡量,走在风能和绝热保温领域前沿的丹麦和生物乙醇巨头巴西名列前茅,德国则名列第三。中国在清洁能源相关的净销售额排名全球第四,按单位GDP衡量排名第六。

三、中美计划联合“掌管”清洁能源技术市场

摘要:在为期3天的2009年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上(2009年大连夏季达沃斯年会),中美两国就“掌管”全球清洁能源技术市场达成协议。根据这一计划,两国提供的资金将用于扩大中国的太阳能、风能、碳捕捉技术以及智能电网市场。现在,这份计划唯一的障碍就是两国在清洁能源技术方面日益增长的贸易摩擦。

四、国际能源组织称发展清洁能源技术需10万亿美元

摘要:国际能源组织建议在2020年之前将大多数投资用于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和生物能源。在未来10年,应当投资更多的钱用于发展核能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尤其是减少燃煤排放。该组织计划到2030年实现33%的能源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如核能,这将意味着每年新建18座核电站和17000个风力发电站,全球范围内将近60%的车辆应当实现混合燃料或电力驱动。

五、2009年美国太阳能电池板需求增长

摘要:从经济上来说2009年可能是艰难的一年,但美国的电网连接的太阳能电力需求在2009年将达到至少440兆瓦,高于2008年的320兆瓦,根据GTM研究。

六、9个欧盟国家建立海上风电电网

摘要:9个欧洲国家周一承诺在北部和爱尔兰海洋的风电站之间建立更多连接,这将有助于他们提高可再生能源产出。来自英国,德国,法国,荷兰,瑞典,丹麦,比利时,爱尔兰和卢森堡的能源部长们承诺将开发一个新的海上电网,将海上风机产生的电力连接起来。

七、奥巴马访华催热新能源革命

摘要:新能源革命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现在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从认识上、行动上、政策上认真把握,将影响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消费国。无论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前景如何,我们都要做好准备,迎接挑战,把能源效率、安全和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与此同时保护环境,有责任地使用地球上有限的资源,通过新能源汽车开发,抢占未来汽车产业制高点,真正实现造福中国和世界人民的“跨越式”发展。

八.希腊发布可再生能源新的刺激计划

摘要:希腊新政府于2009年11月颁布刺激可再生能源生产的新法律,并推动能力超过7000MW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希腊缺少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储藏,现依赖于很肮脏的褐煤以满足能源需求。而希腊将继续反对建设核电,为此期望发展可再生能源,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九、美国拨款24亿美元研发电动汽车

摘要:美国总统奥巴马5日宣布从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中拨款24亿美元补贴新型电动汽车及其电池、零部件的研发。美国政府此举旨在提升美国汽车制造商在国内电动车行业的地位,并创造新的绿色岗位,减轻就业压力。

十、风电产业潜力巨大已成为丹麦的新能源生力军
摘要:位于北欧的丹麦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摆脱石油依赖、以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要“生命线”的国家,对石油依赖度并不算高。在丹麦的新能源结构中,风力发电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丹麦企业也十分重视风电产业的高科技研发及市场调研,出现了维斯塔斯(VESTAS)这样的全球风电龙头企业。

(编辑全球电池网)

上一篇: 由汽车和手机看太阳能电池的可能性 下一篇:  大型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在广东河源奠基
版权声明:全球电池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本文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