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频道>行业新闻>正文
上下通吃 光伏企业热衷垂直产业链
来源:国际新能源网 日期:2010-1-19 作者:全球电池网 点击:

“煤电一体化提了很多年还未真正实现,但在光伏行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打造一体化垂直产业链的模式正在从理想走向现实。”光伏行业专家向记者透露。

受困于国际金融危机,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的处境令许多的光伏企业举步维艰。“虽然外部市场环境难以掌控,但掌握上游原材料多晶硅市场并不是没有可能。” 

一位光伏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拟投巨资向多晶硅产业渗透,以期获得更多的利润。另一家光伏企业表示,他们将建设光伏发电站,以期利用新的优惠政策抢占太阳能发电项目。更有甚者,已经把触角伸入到上游和下游市场。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文正表示,该公司已募集18.37亿元资金,其中10亿元用于增资光伏产业链上游的多晶硅项目,8.37亿元用于增资下游的太阳能电池项目,形成“多晶硅—电池—太阳能发电”的模式,掌控整个光伏产业链上的资源。

产业链向两端延伸

谈及向光伏产业链下游渗透,建设光伏发电厂的初衷,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表示,走一体化垂直产业链道路是目前光伏企业的趋势,也是必须跟进的现实要求。据悉,天合光能正在投资500兆瓦光伏产业垂直产业链项目,形成硅锭、硅片、光伏电池、电池组件各500兆瓦的生产能力。

业内人士表示,国际金融危机使国外市场骤冷,以海外为主要市场的国内太阳能光伏产品出现供给过剩趋势,而上游多晶硅价格从2009年年初至目前跌幅近50%,电池组件的价格也持续下滑。光伏企业必须寻求更多盈利空间和更抗风险的经营模式。

因此,在光伏领域,上游企业向下延伸和中游企业向两端延伸的趋势不断增强。据悉,硅片生产商江西赛维LDK已投资光伏电池企业江苏百世德公司,向光伏产业链中游进军。中电投、大唐等也在走整合“多晶硅—电池—太阳能发电”的路径。

江苏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近段时间也发出消息,将在西部建设太阳能电厂,并关注国内外薄膜太阳能电池企业的收购机会。林洋新能源总裁谢平表示,该公司计划重点向行业下游扩展,目前正在与国内企业洽谈太阳能电厂项目。“航天机电为打造光伏一体化产业链,将以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太阳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核心技术研发平台,以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神舟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内蒙古神舟硅业有限责任公司为核心生产制造平台,并通过融资平台和国际贸易平台,助力光伏产业发展。”姜文正表示。

据了解,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光伏电池、电池组件、应用系统5个环节。上游为硅料、硅片环节;中游为光伏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为应用系统环节。赛迪顾问能源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王晓宁表示,目前国内大部分光伏厂商均集中在产业链的中游,即电池片和电池组件两个环节,在光伏原料上主要依赖进口,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此外,光伏企业海外上市募集资金多用于采购原料和扩充生产能力,这将进一步加剧多晶硅原料紧缺状况。因此,向光伏产业链上下游渗透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现实而又艰难的选择。

“一体化”与“专业化”之争

一直以来,光伏界都存在“一体化”与“专业化”两种发展模式的争论。后者以无锡尚德为代表,其坚守产业链一环,主要生产电池片和电池组件,目前已形成生产规模效应,其电池片和电池组件产量已居世界前10位,市值位居国内光伏企业第一;而前者包括江西赛维LDK、英利、天合光能、常州天合、CSI阿特斯等,它们开始打通产业链各环节。

对于这两种模式的利弊,业内评价不一。但随着硅料紧缺程度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光伏组件厂商开始向上游渗透却是个不争的事实。王晓宁表示,打造一体化垂直产业链是未来光伏企业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光伏企业将会向产业链上下游渗透。

不过,业内人士担心一体化垂直产业链将使得对上游原料有着高度依赖的组件厂商失去原料供应商的信任。CSI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表示,“我们的业务模型设计是灵活的复合模型,就像倒金字塔,组件板块最大,电池次之,硅片更小。但这3个部分都会有,目的是为了对产业链有充分的控制,同时也为了达到我们所设定的利润率指标。”

除此之外,光伏发电站项目对光伏企业的诱惑也很大。据悉,江苏林洋、航天机电等企业已经在构筑电站项目,通过参与海内外光伏电站建设及经营的模式来开拓市场,改变原来单一的产品销售和经营模式,通过承接电站带动光伏产品销售。

王晓宁认为,光伏行业变化很大,若只做产业链其中一环,抗风险能力就很差;而一旦上下游产业链打通,对企业来说就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尽管理论上专业化分工更合理,但由于原材料供应不充分,市场又受到政策因素的左右,目前阶段光伏行业抗风险的要求就比专业化要求更高。因此,很多公司被迫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而且国际上对这种上下游打通的企业认可度更高——因为它可以拿到稳定价格的原料,能更好地控制成本,电池及组件的供货状况也会较好。

据此,业内人士分析表示,随着大型光伏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渗透的步伐越来越快,各种资本运作将会随之而来,光伏行业或将出现新一轮洗牌。

(编辑全球电池网)

上一篇: 新能源难逃过热宿命 已成中国版“次贷泡沫”? 下一篇:  中山手机充电器仍“混一色”
版权声明:全球电池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本文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