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铜价后市走势演变的看法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日期:2009-7-13 作者: 点击:
业内人士认为,2009年7月的铜价将会在B通道内构筑一个振荡向下的整理区间,区间高度大约位于4650~5350美元之间。但从目前的消费情况来看,空调行业呈现“淡季不淡”的消费特点,尤其是7月份订单开始大幅增加,有可能会使得铜价的振荡时间缩短,因此7月铜价将会在B通道内构筑一个振荡向下的整理区间,区间高度在4650~5350美元之间,振荡格局很有可能会在7月底结束。振荡结束后的走势很可能会继续向上,但区间高度我们认为将较为有限,6000美元一线仍旧是我们给2009年铜价所设定的上限区域。
而之所以判断2009年四季度铜价会继续选择向上的依据,仍旧是来源于对全球经济逐渐复苏的预期。作为全球铜消费的“半领先半同步指标”———全球各地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已经连续5个月环比攀升,目前已经逼近50的荣枯分界线,显示全球经济复苏的脚步仍在继续。
在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的分项指标中呈现以下特点:中国的新订单指数持续位于50一线上方,6月份的出口订单指数意外增加50一线上方,库存指数继续下降,预示着中国的刺激政策仍在继续发挥作用,同时出口也在逐步恢复,而库存指数的下降则显示企业自身保留库存的动力仍旧不足,后市有补充库存的必要性。
美国的新订单指数略有下降,但产出指数显著上升,新订单与库存指数的差额仍旧触及高点,说明前期的订单已经部分转换为实际生产,但美国现有的库存并不能满足订单所需,美国后市仍将继续增加生产。
日本的出口订单指数仍旧继续维持高位,显示经济复苏前景仍旧可以看好,且目前日本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已经恢复到2008年4月的水平。
目前全球经济复苏的梯队基本可以明确:中国是第一梯队,日本、美国是第二梯队,欧洲是第三梯队。
在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环比大幅增加的同时,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也打破历年的季节性波动特征,竟然比5月份的指数水平还要高,更加显示了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正逐渐临近。
在国外经济复苏脚步越走越近的同时,从中国国内来看,2009年1~5月的精铜供需仍旧保持脆弱平衡,仅仅过剩2.68万吨,而这2.68万吨有一部分流入交易所仓库,有一部分作为隐形库存存在。
我们认为国内精铜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国内精铜维持基本平衡,仍旧没有充足的铜库存存在,结合国内PMI指数的库存数据来看,我们认为国内铜材的库存也非常有限。
2.精铜进口量的大幅增加被废铜的减少和国储收铜大大抵消,剩余部分被铜材产量的大幅增加所抵消。从铜材产量的增速来看,1~5月铜材产量同比增长14.76%,高于1~3月同比增加7.9%的增速,更加高于2008年底国外投行对中国铜消费做出的5.4%的增速预测。
3.在精铜维持基本平衡的情况下,国储是否抛铜成为影响精铜供需格局的惟一变量,因此短期内国储抛铜事件将会继续对市场产生冲击。
4.国内精铜维持脆弱平衡,精铜的原料供应情况将影响铜的供应格局。从目前情况来看,废杂铜一旦通关顺畅,将会使得供给颇为充足,而铜精矿供应也较为稳定,原料供应情况较为平稳,如果后市全球经济继续稳步推进,铜的这种平衡很可能会向着有利铜价上涨的方向推进。
虽然从基本面和技术面来看,铜价上涨的概率依然较大,但从美元指数的走势情况来看,我们认为美元指数在2009年下半年的走势会对铜价上涨产生抑制作用,因此我们认为下半年铜价的上涨空间将变得较为有限,维持2009年铜价高点在6000美元一线出现的观点。
美元指数目前在“经济复苏”和“通货膨胀”的两难抉择中前行。具体影响链条如下:
宽松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推高通货膨胀预期,进一步推高长期国债利率,使得房地产、汽车等以长期国债利率为贷款依据的行业融资成本提高,影响经济复苏进程。
但如果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减小财政赤字,有利美元升值,但国内流动性的紧缩,会导致居民减少消费,美国国内陷入通缩的恶性循环。
正是在两难的艰难抉择中,美元汇率既不能升值也无法继续贬值,但在全球经济复苏预期逐渐高涨的情况下,风险厌恶情绪正逐渐退去,美联储收紧流动性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因此后市美元指数将易涨难跌,我们预计美元指数将在7月维持79~81.5的振荡区间,在四季度才会开始大幅反弹。
而之所以判断2009年四季度铜价会继续选择向上的依据,仍旧是来源于对全球经济逐渐复苏的预期。作为全球铜消费的“半领先半同步指标”———全球各地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已经连续5个月环比攀升,目前已经逼近50的荣枯分界线,显示全球经济复苏的脚步仍在继续。
在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的分项指标中呈现以下特点:中国的新订单指数持续位于50一线上方,6月份的出口订单指数意外增加50一线上方,库存指数继续下降,预示着中国的刺激政策仍在继续发挥作用,同时出口也在逐步恢复,而库存指数的下降则显示企业自身保留库存的动力仍旧不足,后市有补充库存的必要性。
美国的新订单指数略有下降,但产出指数显著上升,新订单与库存指数的差额仍旧触及高点,说明前期的订单已经部分转换为实际生产,但美国现有的库存并不能满足订单所需,美国后市仍将继续增加生产。
日本的出口订单指数仍旧继续维持高位,显示经济复苏前景仍旧可以看好,且目前日本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已经恢复到2008年4月的水平。
目前全球经济复苏的梯队基本可以明确:中国是第一梯队,日本、美国是第二梯队,欧洲是第三梯队。
在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环比大幅增加的同时,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也打破历年的季节性波动特征,竟然比5月份的指数水平还要高,更加显示了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正逐渐临近。
在国外经济复苏脚步越走越近的同时,从中国国内来看,2009年1~5月的精铜供需仍旧保持脆弱平衡,仅仅过剩2.68万吨,而这2.68万吨有一部分流入交易所仓库,有一部分作为隐形库存存在。
我们认为国内精铜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国内精铜维持基本平衡,仍旧没有充足的铜库存存在,结合国内PMI指数的库存数据来看,我们认为国内铜材的库存也非常有限。
2.精铜进口量的大幅增加被废铜的减少和国储收铜大大抵消,剩余部分被铜材产量的大幅增加所抵消。从铜材产量的增速来看,1~5月铜材产量同比增长14.76%,高于1~3月同比增加7.9%的增速,更加高于2008年底国外投行对中国铜消费做出的5.4%的增速预测。
3.在精铜维持基本平衡的情况下,国储是否抛铜成为影响精铜供需格局的惟一变量,因此短期内国储抛铜事件将会继续对市场产生冲击。
4.国内精铜维持脆弱平衡,精铜的原料供应情况将影响铜的供应格局。从目前情况来看,废杂铜一旦通关顺畅,将会使得供给颇为充足,而铜精矿供应也较为稳定,原料供应情况较为平稳,如果后市全球经济继续稳步推进,铜的这种平衡很可能会向着有利铜价上涨的方向推进。
虽然从基本面和技术面来看,铜价上涨的概率依然较大,但从美元指数的走势情况来看,我们认为美元指数在2009年下半年的走势会对铜价上涨产生抑制作用,因此我们认为下半年铜价的上涨空间将变得较为有限,维持2009年铜价高点在6000美元一线出现的观点。
美元指数目前在“经济复苏”和“通货膨胀”的两难抉择中前行。具体影响链条如下:
宽松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推高通货膨胀预期,进一步推高长期国债利率,使得房地产、汽车等以长期国债利率为贷款依据的行业融资成本提高,影响经济复苏进程。
但如果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减小财政赤字,有利美元升值,但国内流动性的紧缩,会导致居民减少消费,美国国内陷入通缩的恶性循环。
正是在两难的艰难抉择中,美元汇率既不能升值也无法继续贬值,但在全球经济复苏预期逐渐高涨的情况下,风险厌恶情绪正逐渐退去,美联储收紧流动性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因此后市美元指数将易涨难跌,我们预计美元指数将在7月维持79~81.5的振荡区间,在四季度才会开始大幅反弹。
上一篇: 7月10日广东有色金属市场行情(铜镍锌锡铝钴)
下一篇: 库存暂停减少 铜价高位岌岌可危
版权声明:全球电池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相关文章
评论表单加载中...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本文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