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频道>行业新闻>正文
安徽芜湖:为光伏产业发展布点 强力打造新能源产业链
来源:新民网 日期:2009-12-2 作者:全球电池网 点击:


当前,“低碳经济”浪潮正在全球兴起,适合我国国情的新能源产业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突破口。据介绍,芜湖县正按照“多晶硅―――单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电站”产业链的要求,为光伏产业发展布点。

当前,“低碳经济”浪潮正在全球兴起,适合我国国情的新能源产业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突破口。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善于抢抓发展新机遇的芜湖县,新能源产业战略已经悄然布局。

“从现在情况看,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新能源产业将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方向,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股重要力量。”芜湖县委负责人说出这番话的时候,该县正在精心筹备12月初举行的“新能源装备制造论坛暨2009年经贸洽谈会”。

审时度势,光伏产业率先突破

作为我省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早在2008年5月,芜湖县就开始谋划怎样从危机中突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过决策者的深思熟虑,市场前景广阔的光伏产业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芜湖县第一个光伏产业企业是升阳光电。去年年初,升阳光电第一根单晶硅棒成功下线,标志着芜湖县新能源产业的诞生。至当年10月,升阳光电一期20台单晶炉已实现销售收入7000万元,创利税800多万元。正当企业准备放手大干的时候,国际金融风暴席卷而来,以出口为主的升阳光电销售情势逆转而下,进入市场“冰冻期”。关键时刻,县委、县政府组织调研组深入企业“稳定军心”,鼓励企业抓住原材料价格下降的机遇,加大设备投资建设,抢抓经济复苏后的行业领先席位。

基于正确的产业发展分析预判,升阳光电决定提前实施年产240吨单晶硅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新建6000平方米厂房,新增20台单晶炉。今年11月底,当记者来到升阳光电的时候,企业厂房建设、设备选购已基本完成,升阳光电已成为我省规模第一的单晶硅生产企业,市场销售也连续2个多月持续好转。

“新能源产业方兴未艾,国家新近出台了扶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随着企业市场销路逐渐打开,加上在国家电网建设项目中成功抢占了一席之地,因此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升阳光电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目前已经挺过了危机,实现大跨步发展。

据介绍,芜湖县正按照“多晶硅―――单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电站”产业链的要求,为光伏产业发展布点。目前,除升阳光电外,该县还引进了总投资5亿元的北京富尔佳宝公司投资的电动大客车钠硫电池项目等一批光伏产业项目,单晶硅、组件、电站生产线已分别建设,硅片、电池片生产线也被纳入了未来10年的发展规划。

把握机遇,新能源装备制造乘势而起

在离升阳光电不到2公里的地方,芜湖风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地在太阳能、风能上“做文章”,自主研发了中小功率的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和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在胜利油田的“样板工程”里试点应用。

“现实生活中,在同一个地方,有时有风,有时有光,我们这套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就是把这两种能源结合起来,适合在边防哨所、偏远山区、高原牧区、出海渔船等地方推广使用。”该公司负责人还告诉记者,他原本投资木材生意,金融危机背景下,看中了新能源产业蕴藏的巨大商机,开始投资这一新兴产业。此外,他还开发出一种高效节能灯产品,利用电磁感应发光,可比普通电灯节能70%,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刚投产1个月,就实现销售收入200多万元。

芜湖县招商局相关同志告诉记者,新能源产业可以和装备制造业相结合,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目前,该县加大了对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的招商力度,投资3亿元的三普重工风电设备项目已开工建设;计划投资8000万元的宁波银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风能发电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的钱塘江玻璃工业有限公司风力发电大风叶项目洽谈进展顺利,有望在新能源装备制造论坛暨2009年经贸洽谈会上签约。

结构调整,低碳经济大有可为

谈及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模式时,该县负责人表示,中西部地区要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找到适合区域发展实际的低碳经济模式,最关键的不是依靠加大投入,购买发达国家先进的减排技术和设备实现减排,而是要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加强产学研合作,形成适应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减排模式。

芜湖县委、县政府在深入新能源企业调研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研发创新的重要性,主动帮助企业联系科研院所,并与国内顶尖的新能源技术科研单位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结对联合”,开展自主研发,申报国家专利,实现资本与科技、市场的无缝对接。“我国在新能源技术利用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相对较小,可以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充分竞争。新能源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性强,产业链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股重要力量。”该负责人如是说。

如今的芜湖县,已经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未来的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在项目招商、载体建设、企业服务等方面全面发力,借此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工业经济新的跨越式发展。(芜湖日报―张逸潇、李文媛、黄皇)

上一篇: 上海微系统所举行高效太阳能电池学术报告会 下一篇:  钠硫电池研发成功,智能电网储能获突破
版权声明:全球电池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本文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