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在天津汽车产业论坛上,新能源车被提到了抢占制高点的一个高度。国内多家自主品牌都宣称自己已经找到了核心的电路电动车技术,但市场的反应却冷淡。比亚迪的F3(图库 论坛)DM并没有很好的业绩。今天这种曲高和寡的原因是什么?
三大问题困扰电动车发展
贾可:我们今年上半年做过一期关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绿色汽车的封面故事。《汽车商业评论》今年的最后一期主题还是电动汽车封面。一年12期,有2期是做新能源的。因为中国以前的新能源汽车,包括电动汽车,我们最初都看好的是比亚迪,他是造手机电池出身,认为会有很大的潜力。但是,为什么到现在,大家都开始对他产生了普遍的怀疑?因为他现在做得好的,还是他的传统汽车。F3DM到现在也没有能够买到。他的纯电动汽车到现在也没有上市。那么这个车到底怎么样?很多人开始表现怀疑。因为他也对外不开放,我们确实也无从知晓这个电动汽车到底怎么样。但是,关于电动汽车,现在所谓的电动汽车分几种了,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插座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燃料汽车都算。但我觉得当下比较靠谱的,还是混合动力汽车。因为这种纯电动汽车怎么样,确实现在真的是雷声大雨点小。而且中国到处是铺天盖地的做这方面的事情,但是基础怎么样?其实我们也都在做调查。尤其在基础设施上,大家都在说是限制电动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它不是最重要的方面。最重要的是,你这个电动汽车到底能让我续航多久。
现在你到底能续航多少?最多的也就是100多公里。这样的汽车不可能跑长途。一个是续航里程(图库 论坛),第二是是充电时间的问题。如果说我充电充个两三小时,如果我跑长途的话,充两三个小时,这就是极大的限制。如果这个问题解决的话,我觉得很多事情都水到渠成的。用国家电网,或者是靠私人投资,包括美国投这个电网,就是电动车能够插电的网络。这就相当于加油站一样,加电站。如果前面的电池续航能力提高了,如果说充电时间能够缩短,那么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当你前面的都解决不了。后面,如果说我们现在做大量的投入,投下去以后,你下面没有做好,它会报废的。
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要忽悠的不是说到处建加电站。如果你充电10分钟、8分钟就能充好话,那么自然而然的,这也是水到渠成的。所以,我们现在,第一,到底我们的电池做得怎么样了?第二,我们有没有办法来快速地充电。第三,就涉及到我们,如果说这些能做到的话,它的产业化到底怎么样?也就是说能不能把成本降下来?成本降下来了,你不能说非得几百万辆成本才能降下来。当然,这也是一种降成本的办法。但是前提是你必须是如果做了几百万辆的时候,你究竟能不能降下来?
脚踏实地发展是王道
主持人:还有一个政策的问题。就是像消费税能不能免,这样的一些政策。
贾可:这也是成本的问题。国家是可以鼓励的,美国也有,日本也有,都是对买电动车有一个鼓励政策,就是国家掏多少钱,鼓励消费者购买。中国国内目前是没有的。我觉得中国国内目前没有出台这样的政策,我觉得是有道理的。道理在什么地方?中国政府肯定要保护民族产业,你中国本土的电动汽车在这方面的水平不行。你现在如果说大力地推电动车的话,那么很多的本土汽车制造公司没准备好,没来得及,出来的产品也不合格,这样的话反而对外国的汽车公司,他们的质量要好,可能就是便宜了他们了。他们如果占了先机的话,我们中国本土的就更难了。虽然说比亚迪做得好,但是他现在推不出来。因此这里头还有一个产业保护的问题,我认为是这样的。我们自己准备好了没有?如果没有准备好,你一开放了,人家占领了,我们自己更没戏了。
主持人:是。还有一个说的是新能源的汽车联盟,国外有,国内有些机构组织也是在呼吁,也是说成立了什么新能源联盟。不知道你对这个联盟有什么看法?
贾可:联盟有很多,关键是落到实处,关键是不能说建设联盟问国家要钱,组成这样的联盟是没用的。到底联盟不联盟,要看能不能落到实处,落不到实处都是错。我是这么认为的。不能变成向国家要钱了,把钱花完了,然后就消失了,这样没有意义。
主持人:那么在新能源车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下,我们在传统动力车的改进方面做最基础工作是不是。很多的,比如说像双离合这样一些传统能源方面的改进,是不是应该更值得做?
贾可:那个一直在做。在变速箱、离合器方面,CVT,改进传统的,比如说大众的TSI什么的都在做。但我觉得,他们这个是在既有的现实条件下的一种务实的做法。当然,这决不能说为此而放弃对电动汽车领域的研究。这是两条腿走路,看怎么样走的问题。所以,像传统的欧洲以柴油车为主,围绕柴油车做了很多技术。包括奔驰最新的汽油发动机也是在向这个方向发展。怎么要求在既有产业上节能,这也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说完全的纯电动车,这方面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现在,实际上全世界都没有电动车的标准,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在中国也是吵吵嚷嚷非常热闹,到底有没有脚踏实地的去做,还是说忽悠国家的钱?我觉得需要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