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频道>企业新闻>正文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来源:全球电池网 日期:2013-8-5 点击:
中国实施新能源战略计划的决心可谓是巨大的,其对电动汽车产业的政策倾斜可见一斑,但是,政策倾斜过大有时会身处其中的人看不清透,如走在迷雾森林里。 成为政策的宠儿是一大利好条件,但如果一味地依赖政策补贴维持虚假的繁荣,看似噱头十足但实则脆弱不堪。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最大的瓶颈是动力电池的技术难题,若在关键的续航技术研发上不能有所突破,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只能搁浅。 而动力电池的设计寿命只能在实践中加以检验。近来,电动汽车租赁模式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开始试行,杭州首座纯电动汽车租赁站也即将投入运营,标志着电动汽车在私人消费领域跨出了第一步。租赁站为客户提供 “充电、换电池、电费、保险、保养、倒库”等系列服务,对报废动力电池的回收没有多少涉及。笔者以为,电动汽车在私人领域的打开不能只以便捷、节能、时尚等为单方面的吸引资质,还应充分考虑动力电池的回收义务和责任。 从宏观来讲,国家应将扶持有资质的回收企业作为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一环,以解除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微观地讲,租赁站应主动与有资质的回收企业进行合作,否则,届时因动电的回收混乱造成了电动汽车产业“伪环保”的印象,为时已晚。据了解,目前国内有资质且达到规模以上的废旧电池回收处理企业少之又少(如广东邦普等),虽近年来有心致力于动力电池回收的部署和规划,但由于受限颇多,难以真正实现产业化发展,着实令人担忧。

推广信息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本文共有 条评论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