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2001年启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以来,几乎每一年都会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科研机构和整车企业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产业。十年来,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思路逐渐明朗,产业规划逐渐清晰,商业模式和产业链也在逐步形成,这为我国还在探索阶段的电动汽车产业指明了一个大方向。然而,在大局利好的前提下令人堪忧是,目前业界所探讨的比较完备的电动汽车产业链都忽略了报废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的回收处理问题。
电动汽车的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生产制造与销售、基础配套设施、电池租赁等环节固然是实现电动汽车产业化所必须解决的问题,然而,要想电动汽车没有后顾之忧地上路行驶,对报废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进行回收处理也一样不可小觑。因为在电池行业中,如果没有把电池后期价值链全部利用起来,无论对于电动汽车企业还是动力电池企业来说,都将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
回顾我国传统工业的发展历程,“先污染、后治理”的案例比比皆是,其产生的资源代价和环境代价更是令人触目惊心。因此,以节能环保著称电动汽车,必然不能重蹈传统工业的覆辙。
其实,早在2006年,商务部就推动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其中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是重头;2011年由于铅酸蓄电池污染问题,多为专家学者数次呼吁建立废旧电池回收体系,也一度得到国务院的肯定和支持,这些事实都表明我国报废汽车拆解和废旧电池回收产业已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证明了汽车和电池的回收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链条价值。
因此,当全球将关注的目光停留在电动汽车的动力源——驱动电池上时,无论是政府还是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整车企业、电池企业,都应提高对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回收的认识,正视这一必将面临的问题,提前布局报废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回收产业,联手打造电动汽车的完备产业链。
“作为电动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的回收处理技术应与新产品的研发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佛山市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回收拆解处负责人向笔者说道。据了解,邦普公司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报废汽车拆解资质和废旧电池回收处理资质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企业之一,该公司已在湖南长沙建立总面积160,000平米的报废汽车拆解基地和废旧电池循环处理基地。
推广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