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普天海油等充电设施供应商提出主打“换电池”模式,可能会颠覆汽车行业一直倡导的插电式新能源汽车研发模式,以及到目前为止取得的产业化成果。换电池与插充式的能量供给方式有没有矛盾?换电池会不会给汽车企业带来严重困扰?
电网公司主打“换电池”
在电动汽车充电站逐渐走入老百姓生活之时,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普天海油却纷纷提出建设换电站的计划。
据相关媒体报道,在日前召开的国家电网2011年工作会议上,国家电网总经理刘振亚介绍,国家电网已确定以换电为主、插充为辅、统一配送的商业运营模式。国家电网将尽快通过国家对公司充换电站建设模式和技术标准的鉴定认证,在经营区域内推广应用。今年将完成北京、杭州、天津、合肥、南昌等城市的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
据刘振亚介绍,电动汽车的电池由电站提供,卖汽车的不用收电池钱,买车的不付电池钱只付电费。充电池内安装有芯片,国家电网将通过芯片了解到汽车的位置,以及汽车还有多少电量,从而提醒司机是否要充电,以及附近充电站的位置。充换电站将在夜间用电低谷时段对换下来的电池进行集中充电。新电池会用在电动汽车上,而旧电池则会用到储电站上作为储能装置,最后回收翻新再利用。
近日,南方5省电力供应商———南方电网公司,也明确表态:他们更倾向于电动汽车充、换电的商业运营模式,以更换电池为主、快慢充为辅;倡导在政府的主导下,电池生产厂家出台相关技术标准,南方电网出台支撑电动汽车产业化的综合服务体系。
欲抢占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市场的普天海油公司,一开始就倡导、推广换电池模式,通过电池组储能,晚上电力波谷时储能,白天再把储能器中的电销售掉。普天海油原相关负责人、电动车商业模式资深研究学者谢子聪接受专访时曾用“20字方针”来概括这种换电池为主的商业模式,即:裸车销售、电池租赁、充换兼容、智能管理、刷卡消费。这20字的前8个字,代表目前基础条件下,解决目前的电池消耗快、整车价格高、使用不方便、电池维护难等问题的方法;中间8个字“充换兼容、智能管理”,代表了这个模式的配套技术体系和工装设备的路线;最后4个字表示这个模式从消费者到生产企业再到配套服务企业形成共赢的一种保障。据记者了解,在杭州,普天海油和中海油联合投资上亿元,已经开始了换电模式的试点运营。
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东北电网有限公司名誉总工程师黄其励向记者介绍,目前,国家电网正在研究电动汽车更换电池充电、电池生产等相关标准,“十二五”期间将公布实施。
黄其励认为,现在的这种充电模式对用户来说不方便操作、耗时长,所以现在国家电网正在研究汽车充电、换电池的方案及相关标准,但这首先需要国家出台相关的统一标准,预计在“十二五”期间肯定能出台。
黄其励说,电动汽车换电池很简单,对于汽车用户来说,只需要把原来的电池卸下来,把充满电的电池再装上就行,1分钟之内就能换好。对于充电站来说,这些电池可统一进行充电,充电的时间也能掌握,可在夜晚用电低谷的时候充电。此外,这些电池还可实现智能充放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