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频道>行业新闻>正文
成本并不低非晶硅电池产业化尚需谨慎
来源:中国证券报 日期:2010-7-6 作者:全球电池网 点击:

北京市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协会光伏委员会主任王长贵表示,薄膜电池的技术前景不错,但由于技术尚不够成熟,使用寿命和转换效率偏低,大规模产业化需谨慎。

非晶硅薄膜技术受追捧

从目前公布2010年项目建设规划的地区来看,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线被列为不少地区的重点建设项目。

如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今年23个建设项目中明确提到重点实施钧石能源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山东省日照经济开发区高新经济产业园正在推进的12个重点项目也包括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

薄膜电池由于不受原材料供应瓶颈、生产流程短、成本低廉等优势显露了后发优势,加上近两年晶硅电池的成本居高不下,市场的天平看起来开始偏向薄膜电池的一端。而在资本市场上,非晶硅薄膜电池概念也一度倍受青睐。

拓日新能日前公告称,公司拟定向增发不超过3,850万股,募集资金不超过81,000万元,用于全资子公司陕西拓日建设位于陕西省渭南市的150MW非晶硅光伏电池生产线项目。天威保变旗下的薄膜电池二期项目(150MW)已经开始建设,项目总投资31亿元。

不宜过早产业化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光伏专家王斯成表示,从技术成熟度来看,非晶硅电池与晶硅电池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而转化效率和使用寿命都不及晶硅电池。即使非晶硅电池最大的成本优势,在生产中也面临着挑战。

原因是虽然非晶硅电池的原料成本低,但加上在生产过程中同步产生的设备成本、运输成本,其系统成本相比晶硅电池并不具有明显优势。据了解,生产非晶硅薄膜电池组件的设备要比生产晶硅电池组件的设备成本高出四五倍,非晶硅薄膜电池片的转化效率平均在10%左右,相比晶硅电池片的17%-20%还有一定距离。

据了解,目前全球太阳能电池组件中,晶硅电池组件生产量占据主要份额,技术也比较成熟。20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晶硅电池组件占总量的70%以上,而薄膜电池组件只占约18%。

王长贵表示,薄膜电池未来的确是具有前景的技术,但至少在最近一段时期还很难与晶硅电池相竞争。截至2009年底,我国国内各种薄膜电池产量占比不超过10%。他预计,到2030年,该比例有望上升到30%,但另外的70%还将要晶硅电池来支撑。

他表示,目前加强对非晶硅电池技术的研发是大趋势,但现在就投建规模较大的非晶硅薄膜电池组件生产线还是存在一定风险的,毕竟该技术长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尚没有得到完全解决

上一篇: 梅赛德斯-奔驰燃料电池大巴进驻汉堡 下一篇:  科技创新助推长兴县蓄电池产业转型升级
版权声明:全球电池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本文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