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频道>企业新闻>正文
蓄电池修复仪发展史
来源:全球电池网 日期:2010-7-23 点击:

蓄电池修复仪发展史

电子脉冲可以消除蓄电池极板上依附的硫酸结晶并因此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的技术早已经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论证。最早使用蓄电池延寿器的是美国,1990年美国为了改善军用潜艇电能储备功能,防止因蓄电池原因造成意外事故,在军用舰艇上安装了这一产品。自1996年起国外科研企业就将这一技术转化为产品,并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间。

我国是从1998年开始才有个别企业从事此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最初的产品基本上是直接使用美国产品的原始技术,但当时的技术还有不成熟之处,主要就是脉冲波幅度、宽度以及频率不够,以至于延寿和修复效果十分缓慢。国内最初的产品基本上是销往国外(以12V  动车用户日益感到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太短,每年蓄电池的支出费用又太高,为此,“修复仪”应运而生。

2005年初起至今市场上出现了几十个不同品牌类似蓄电池延寿和修复类产品,只是叫法不同,在这类产品中有价高也有价低的,同时不乏鱼目混珠者,由于广大的电动车用户没有相关的知识,因此在购买这类产品时往往无从选择,有的只是听从销售商的宣传,有的只是看到价格便宜,结果买回去的产品没有什么作用,再便宜也是浪费。

 

 

蓄电池主要问题表现在这些方面:

铅蓄电池短路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路电压低,闭路电压(放电)很快达到终止电压。

(2)大电流放电时,端电压迅速下降到零。

(3)开路时,电解液密度很低,在低温环境中电解液会出现结冰现象。

(4)充电时,电压上升很慢,始终保持低值(有时降为零)

(5)充电时,电解液温度上升很高很快。

(6)充电时,电解液密度上升很慢或几乎无变化。

(7)充电时不冒气泡或冒气出现很晚。

造成铅蓄电池内部短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隔板质量不好或缺损,使极板活性物质穿过,致使正、负极板虚接触或直接接触。

(2)隔板窜位致使正负极板相连。

(3)极板上活性物质膨胀脱落,因脱落的活性物质沉积过多,致使正、负极板下部边缘或侧面边缘与沉积物相互接触而造成正负极板相连。

(4)导电物体落入电池内造成正、负极板相连。

(5)焊接极群时形成的“铅流”未除尽,或装配时有“铅豆”在正负极板间存在,在充放电

推广信息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本文共有 条评论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