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料组合到产品成型,生产405只电池,只用了1分钟。昨天上午,站在高速运转的生产线前,嘉兴恒威电池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墨农抓起几只新鲜出炉的5号电池兴奋地说:“这电池看起来和普通的电池没什么两样,但科技含量完全不一样。”原来,这个生产线生产的就是该企业的拳头产品——碱锰电池,容量是普通电池的3倍,而且环保、低碳,身价自然要高。在朱墨农看来,该产品只是企业科技创新的典型代表。近年来,该企业每年都会推出不同的科技创新产品。
从一个乡镇小企业成长为行业竞争力颇强的“标兵”,朱墨农用了整整16年。自公司创办至今,朱墨农将科技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没有科技创新,企业在市场上自然被淘汰。”正是凭着这样的理念,恒威公司的科技创新之路越走越宽。去年,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该企业利税同比增长30%以上,并成功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一个在外界看来的“弱小”企业,如何抢占市场一杯羹?多年来,朱墨农给出的回答一直是:“科技创新!”调研、分析、规划、设计、检验……一系列的行动随之而来,在公司逐渐壮大的同时,朱墨农下定决心,斥巨资用于科技创新,提升产品档次,告别原来的“小打小闹”。最近两年来,公司用于技改和研发投入就达7000万元左右,引进了3条先进的高速生产线,每天生产80万只电池。不仅如此,去年还成立了企业研发中心,引进高端人才,充实研发队伍。
在恒威公司的研发中心,年轻的团队正一丝不苟地设计、实验、检测等。“我们现在一年至少要攻克5个以上的科技课题!”望着他们忙碌的身影,朱墨农欣慰地说。目前该企业正瞄准当前世界高端电池领域,积极开发数码王电池及其他电池产品,以抢占未来的巨大市场商机。据介绍,该企业研发生产的电池采用的都是高新技术,真正做到了环保,且效益明显高于普通电池,这也是恒威公司始终稳步前行的法宝。朱墨农介绍说:“以前人们都以为电池有污染、要回收,这样的观念已经落后了,我们生产出了环保电池,靠的就是科技创新。”
如果说科技创新是恒威公司走向成功的“一条腿”,那么另外“一条腿”就是市场。为了进军国际市场,该公司引进了贸易人才,加快业务拓展,搭建新的发展平台。同时,引进ERP软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凭借着过硬的技术、良好的管理,订单纷至沓来,甚至世界500强企业也向恒威公司伸出了“橄榄枝”。朱墨农自豪地说:“我们已经和3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产品全部出口。”到目前,该企业的产品已销往到美国、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出口率达到90%以上。
有付出就有收获。目前,恒威公司年生产能力达8亿只,今年1月至4月,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今年销售收入力争达2亿元。“品牌建设目前还是企业的短腿,今后企业将加快品牌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朱墨农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怀,用她的话来说:“我们稳扎稳打,走好前进的每一个步,永攀发展高峰。”
嘉兴恒威电池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墨农语录:科技创新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