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频道>行业新闻>正文
北京太阳能产值瞄准200亿
来源:北京日报 日期:2010-5-18 作者:全球电池网 点击:

图为京仪集团单晶炉生产线

图为京仪集团单晶炉生产线

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在城市中并不鲜见,假如朝阳一侧的玻璃幕墙能与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结合起来,那大厦的外墙就有了太阳能采集的新功能。

在大兴工业开发区北京仪器仪表工业基地实验中心,就有一条已列入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成套生产线。

“这套生产线由我们自主研发并实现产业化,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与常见的晶硅电池不同,有低成本、低污染的特点,尤其适合大规模生产并与建筑外墙结合,眼下正成为国内太阳能产业的投资新热点。”这里的技术人员表示。

太阳能产业炙手可热,不过是最近5年间的事。而京仪集团布局新能源,却始于10多年前。上世纪90年代,京仪集团就曾承担西藏无电区17座光伏独立电站项目;2003年,京仪在鼓楼西大街41号院的光伏并网电站运行,成为国内第一个光伏屋顶并网项目,整体系统至今全自动、无故障地安全运行。

京仪集团总经理史红民告诉记者,2000年开始,新能源产业被列入京仪发展规划,一系列战略转型拉开帷幕:探索光伏系统核心设备——逆变器的研发;上马应用于微电子与光伏产业的晶硅生长加工设备;启动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线的研发……

今年初,北京宣布启动六大“金色阳光”工程,力争成为太阳能研发高端制造和示范中心。预计未来三年,本市太阳能产值将超过200亿元,主要产业聚集基地初具规模。届时,太阳能年替代常规能源可达近9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6万吨。

而京仪集团目前旗下已有多家公司涉足太阳能产业,产品覆盖单晶生长设备、多晶铸锭、高纯度多晶硅材料生产线、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控制器及光伏发电系统集成及仪表和科学仪器等,形成了较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成为北京加速发展太阳能产业的中坚力量。

整合23家高新技术企业、4大研究院所、7家市级技术中心、2家国家级检测机构等形成合力的高端研发,让京仪集团不断追踪光伏领域的最新技术并推进产业化实施——

全球薄膜电池每年对透明导电玻璃的需求高达4000万平方米,而主要供应商只有少数几家。为打破垄断,京仪集团已研发出具有批量生产能力的透明导电玻璃生产线,并与高校院所合作继续加强产业化研发;

在河北涿鹿基地,京仪集团正在试验全新的多晶硅提纯生产线,将采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的“氢锌还原法”,从普通晶硅提纯工艺产生的排放物中还原提炼出高纯度硅,预计该生产线投产后每年可生产300吨高纯度硅。RJ033

名词解释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在100至450微米厚的高纯度硅片上制成,光电转换效率高达16%至18%,已占据太阳能电池90%的市场份额。但硅材料提纯过程本身耗能较高,并产生污染物排放。

薄膜太阳能电池:上世纪70年代兴起,将吸光材料在透明导电玻璃上直接镀膜制成,虽然转换效率还只有6%至10%,但工艺简单、能耗低、适合大规模生产、可以与建筑物完美结合等特点,使薄膜电池技术发展潜力巨大。

上一篇: 上海高新技术产业提速43个新能源项目进展顺利 下一篇:  江西:电动汽车呼之欲出
版权声明:全球电池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本文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