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池网 | 供应 | 求购 | 企业 | 招商 | 资讯 | 展会 | 人才 | 电池论坛 | 电池品牌 | 采购中心 | 产品大全
E电通服务 建议
资讯
登录 注册会员
您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频道> 名人名企>名人访谈>正文
伊思达集团“一心二用” 纺织印染与锂电池双发展
来源:常州日报 日期:2010-3-17 作者:全球电池网 点击:

从纺织印染,到锂电池开发,江苏伊思达集团的这一步迈得有点出人意料。结果是,不仅纺织印染有持续稳定的发展,而且锂电池亦取得显著成果,实现批量生产并在电动自行车上得到广泛应用。

伊思达在壮大纺织印染、盘活存量的基础上,正在加速开发锂电池,发展增量。2009年,伊思达纺织全年实现销售3.27亿元,实现利税1950万元,均比上年有了增长,这在金融危机冲击严重,纺织印染企业关停不断的背景下殊为不易。而在锂电池方面,自2007年底伊思达电池有限公司成立,到2009年底,共完成投资9000多万元,已形成了日产5万颗电池的生产能力。

隔行如隔山。带着许多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该集团董事长恽中方,了解伊思达如何能一心二用。
   
记者:作为一家纺织印染企业,怎么会想到往锂电池这一现代产业上发展呢?为什么要做这样大跨度的转型?
   
恽中方:不谦虚地说,伊思达在纺织印染上做得也比较优秀,部分领域更成为全省单项冠军。但是,在发展中我们也遇到不少困扰,比如人才。目前许多纺织印染企业的人才结构并不符合现代企业的要求,许多人认为纺织印染是夕阳产业,优秀人才不愿加入;再加上纺织印染行业特性,对我们成为一家现代化的公众企业造成不少限制。
   
而锂电池是一个前景十分广阔的现代产业方向。与铅酸和镍铬电池相比,锂电池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具有单体电压高、能量比大、自放电低、循环寿命长、工作温度宽等优点。当前国际高功率锂离子动力潜在市场十分巨大,而国际锂电池生产巨头都把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视为储备技术,不愿大力推广。针对这一状况,我们选择锂电池作为转型的方向。
   
记者: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你们是从哪里下手的呢?
  
 恽中方:必须有资金、有技术、有人才。从2007年11月17日注册成立伊思达电池有限公司到2009年底,我们已经完成投资9000万元,并且很可能要突破1亿元。对于一家纺织印染企业来说,这样的投资不可谓不大。
   
为引进技术,最初成立电池公司时,我们力邀海外华裔锂电池专家潘青海、卢建国回国,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加盟。这既给我们带来国际顶尖的锂电池技术,更让我们拥有了顶尖的人才。我们每年还会引进几十名大中专毕业生,充分保证后备人才。此外,我们长期坚持以企业大学的方式对员工进行全面培训,培养我们的员工从传统企业凭经验、凭感觉的素质,向现代企业数字化、精确化的素质转变。
   
记者:从成立电池公司到现在,已有两年多时间,成果如何?
   
恽中方:目前我们的电池公司已经建成现代化的电池研发和检测中心,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性能锰酸锂动力型锂电池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品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经实现日产5万颗电池的生产能力。在18650大功率动力电池批量生产并在电动工具上得到广泛应用的前提下,又成功开发了长寿命、高循环、性能单体容量达4ah26650动力电池,而且已批量生产,是电动自行车、园林工具、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的理想产品。
   
记者:今年在纺织印染和锂电池的发展上,分别有些什么打算?
   
恽中方:今年电池公司将完成投资5000万元再建成一条生产线,实现日产10万颗电池的生产能力,力争产品在电动工具和电动自行车上得到广泛应用,确保实现销售1.5亿元。同时我们将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力争在电动汽车项目合作上有实质性进展,这也是我们发展的一项重点。
   
在纺织印染方面,今年将力争实现销售4亿元,吨纱能耗在2009年再下降10%。
   
经过两年多发展,虽然目前锂电池的销售收入在整个集团的比例不是很高,但已初见成效。我们希望再经过两年努力,实现锂电池和纺织印染两块齐头并进、并驾齐驱的局面。
   
记者:伊思达集团最终将会怎样对待纺织印染这一块?
  
恽中方:在很多人眼里,纺织印染是传统产业,锂电池是现代产业,肯定是逐渐淡出纺织印染,转而注重锂电池。但在伊思达看来,纺织印染仍然是个高科技产业,伊思达就是通过科技研发从而实现了对其他纺织印染企业的超越。因此,伊思达的未来,既不是只重视锂电池,也不是只依赖纺织印染,而是在壮大纺织印染、盘活存量的基础上,加速开发锂电池、发展增量,实现两条腿走路。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还将着力培养一批专业的人才队伍,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这样不管市场形势如何变化,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上一篇: 建租赁网络需统一电池标准 下一篇:  胡浩然:纯电动车的发展决定于体系能力
版权声明:全球电池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本文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