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池网 | 供应 | 求购 | 企业 | 招商 | 资讯 | 展会 | 人才 | 电池论坛 | 电池品牌 | 采购中心 | 产品大全
E电通服务 建议
资讯
登录 注册会员
您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频道>行业标准>正文
新标准2010年起实施 山寨电动车异军突起
来源:慧聪汽车网 日期:2010-1-6 作者:全球电池网 点击:

新标准,从2010年1月1日起,40公斤以上、时速20公里以上的电动自行车将被划为机动车范畴。

无从揣摩这一“被机动”的标准背后的真正动机,但是必须承认,这一标准的出台,不仅改变接近9000万辆电动自行车的身份,可能还将迫使超过2000家庞大的电动车厂家面临“生死存亡”。

电动自行车作为摩托车和自行车的中间产物,它的产生和壮大要归结于2000年之后全国各地城市风起云涌的“禁摩”行动。由于电动自行车兼有自行车的便捷性和普通摩托车的速度优势,所以在很短时间内迅速占据城乡市场,成为年销量千万辆级别的庞大市场。

一直以来,因为挤占机动车道和诸多安全隐患以及废旧电池污染隐患,部分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大的城市管理层一直有禁止电动自行车的呼吁。

但是,这无法改变电动自行车给广大中低收入层的出行带来的便捷,同时还无法抹杀它在环保和排放上的优势。有一个简单的统计,如果1亿辆电动自行车换成普通的汽油摩托车,以目前的摩托车排放标准计算,相当于超过1000万辆汽车的尾气排放量。

而且,如果电动自行车被机动,将迫使接近亿辆车主和机动车那样考驾照,增加庞大的低收入群体的社会负担,还有可能因此而滋生的权力寻租。更为严重的是,还将迫使庞大的电动自行车和汽车抢道,让原本已经极为拥堵的城市交通更加拥挤,可以想象,在机动车上作为弱势一方的电动自行车驾驶者发生交通事故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事实上,电动车的发展的基础是它的巨大便捷性,但是它带来的一系列比如安全隐患和隐形污染等社会问题的根源并非这个行业本身,而是这个行业相关标准的缺失以及指导性的政策未能跟上这个行业的发展速度,才导致电动自行车这个行业迅速膨胀和无序竞争。

“山寨”电动车异军突起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电动车的蛋糕不仅吸引了国内众多汽车公司纷纷加入,部分尚未获得轿车生产资质的山东、浙江等企业也大规模上马电动车项目,成为“电动车浪潮”中异军突起的一股力量。

生产资质为电动高尔夫球车、全地形车、厢式运输车的浙江康迪车业有限公司,已经成功试制出外形类似奔驰SMART的纯电动小轿车“康迪小电跑”。“康迪小电跑”已经在美国上市,并准备在国内市场销售。

因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闻名的山东时风集团,在2007年即开始生产纯电动小轿车,年产能达5万辆。时风集团官方网站显示,尚未获得轿车生产资质,为一家生产农用车、运输车、高尔夫电动车等类型产品的企业。

与奇瑞、长安等汽车公司研制的电动车不同,上述企业电动车多以铅酸电池为动力来源,而非时下盛行的锂电池。相较之下,铅酸电池成本更低,但其性能亦不如锂电池。采用铅酸电池的纯电动车时速一般在50公里以下,单次行驶里程约为80公里。

山东一家电动车公司负责人表示,大部分生产电动车的企业生产规模很小,员工不过百人左右。公司外购一些车身、底盘和电池,“三五个人就可以组装出一台纯电动小轿车。”利润率可达30%。因为高额的利润,许多不具备生产能力和轿车生产资质的企业纷纷上马电动车项目,以模仿外形和组装为手段生产纯电动轿车。

有关数据显示,仅山东、浙江两省此类企业即有50多家。市面上存在的纯电动车品牌有20多种,甚至有部分公司标注以“东风”“天津一汽”的品牌标识。

汽车专家贾新光表示,电动轿车标准缺失,许多实力不够的公司一窝蜂上马电动汽车项目,这也是各种“山寨版”电动汽车频现的原因。

山寨电动车的以军突起也正说明电动车的畅销和不能避免的市场利润的争夺之战。

上一篇: 太阳能电池呼唤行业标准 下一篇:  新能源战役一触即发 行业标准亟待出台
版权声明:全球电池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本文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