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频道>行业新闻>正文
耐时电池成长及转型之路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日期:2009-9-23 作者:全球电池网 点击:

尽管上百亿元的市场前景诱人,但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敬忠也坦言,短期内锂铁电池的发展仍面临困境。王敬忠告诉记者,目前来说,市场还没有开发,所以企业需要再作进一步的技术储备。“同时,我们也希望有一个领头的企业能够带动我国国内锂铁电池的发展,其他企业跟进,共同开发这个市场。”

而广州耐时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恰好就是业界人士所看好的那只“领头羊”。

作为继劲量之后的世界上第二家生产锂铁电池的厂商,耐时电池早在2005年就完成研发并成品化。同年,该产品获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助。不过此后,该款电池全部为国际知名品牌代工生产,产品全部外销,并没有真正进入国内市场。也因此,耐时电池此前也一直没有打出自己的品牌。

然而转机始于去年。2008年令出口企业心有余悸的金融危机,促使耐时重新思考发展战略。和大多数出口型企业一样,耐时开始把目光瞄准庞大的国内市场。

“从去年9月份开始,海外订单一下就减少了很多,主要是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危机让广东电池产业遭遇重创,不少企业停产,几乎全行业都在亏损。”广州耐时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在危机之前,电池业就已经面临成本危机。原材料钴、天然锰粉、锌粉等价格不同程度上涨,电池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导致电池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95%以上的产品出口,90%的原材料依赖进口,“两头在外”的格局加大了市场风险。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更令整个市场雪上加霜。

痛定思痛。尽管当前经济略有好转,海外市场回暖,耐时也毅然选择了出口转内销之路。

“我们坚决支持耐时,出口转内销是聪明的选择。耐时一直给人做OEM(代工生产),赚加工费,没有自己的品牌,在国际上知名度也不高,这对企业发展不利。”王敬忠告诉记者,目前耐时已经有打造自己品牌的条件了:它是国内最早研发锂铁电池的厂商,并且技术过关,现在已有自己的专利,在知识产权方面没有问题了。其次,耐时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条件也具备了,产品质量也有保证。事实上,耐时此前一直在为飞利浦等品牌做代工,出口国外市场反响一直不错,这证明它的产品质量是没有问题的。

打赢了专利官司,为代工大鳄耐时成功转型扫清了最后的障碍。2008年6月份,劲量在国际法庭上把耐时告上法庭,劲量挥舞的“专利大棒”让耐时大客户望而却步,耐时也一度陷入危机。不过此后这场官司仅仅花费了两个月时间便结束了。根本原因在于,耐时完整的资料显示其配方比例跟劲量并不相同。最终于今年7月中旬,耐时电池在广州发布国内第一款完全自主研发制造的一次性高能锂铁电池。

上一篇: 2009年我国电池出口受阻 成交量大幅下降 下一篇:  B系列燃料电池车将于明年开始生产
版权声明:全球电池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本文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