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频道>行业新闻>正文
高能锂铁电池鏖战或遭专利门
来源:慧聪网 日期:2009-8-3 作者: 点击:

锂电鏖战或遭专利门

随着更高性能的锂铁电池的出现,总产值已达2468.87亿元的中国电池行业似乎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

7月中旬,一家来自广州番禺名不见经传的电池企业“耐时”在广州宣布,其高能锂铁电池正式在国内上市,这打破了美国电池巨头“劲量”对锂铁电池的垄断地位,更为重要的是,耐时锂铁电池的价格仅仅是对手的一半,劲量锂铁电池此前的价格为每盒(两节)38.8元,而耐时价格为19.9元。

记者了解到,锂铁电池的放电性能达到了令人侧目的程度,是目前普遍使用的碱性电池的7倍,是传统碳性电池的42倍。由于自发电低,保存时间可以长达15年。此前锂铁电池一直是美国劲量垄断的领域,2008年国内的南孚电池也推出了类似的产品,但是其价格依然保持在27元两节的价位,如今耐时的出现则将价格拉到了20元以下。

但是,以低价战略对美国劲量形成威胁的耐时,很快就遭到了对手的阻击,劲量拿出的依然是惯用的专利武器。

鹏辉的野心

1994年,广州成立了一家名为鹏辉的电池企业,这家民营企业早在2005年完成了锂铁电池的研发并成品化,是继劲量之后世界上第二款高性能锂铁电池产品,同年该产品获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助,然而由于缺少国内的销售网络,此前主要为飞利浦等跨国巨头代工锂铁电池。

鹏辉电池在广州番禺和珠海建立了两家工厂,到2008年其销售收入达到了6亿元,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以OEM业务为主的鹏辉的业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广州耐时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市场负责人禹涵告诉记者,“去年9月份开始,海外订单突然就没了。”

虽然2009年3月后海外订单开始重新出现,但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痛苦期的鹏辉认识到打造自有品牌的重要性,在国内市场打造自有品牌的战略开始提上了日程,而这次鹏辉不仅推出了全新的“耐时”品牌,而且将目光瞄准了锂铁电池。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池协会2009年6月公布的数据,中国市场2008年的电池销量超过了290亿节,其中传统的碳性电池以190亿节依然占据绝对市场份额优势,而增长迅速的碱性电池则以80亿节成为一二级市场的主流产品,剩余的20亿节则被二次电池(镍氢、镍镉电池)占据。

显然,锂铁电池在中国电池行业的版图中依然没有自己的地位,影响其产品覆盖的主要原因则是高昂的价格。在这样的情况下,耐时锂铁电池的出现有望依靠低于对手一半的价格来完成锂铁电池市场的“哺育期”。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敬忠告诉记者,“目前锂铁电池的性能是碱性电池价格的7倍,但价格只有碱性电池的5倍,其性价比要高于碱性电池,因此在中高端市场锂铁电池取代碱性电池将成为趋势。”

劲量的阻击

以低价战略对美国劲量形成威胁的耐时很快就遭到了对手的阻击,劲量拿出的依然是惯用的专利武器。

2008年6月30日,劲量公司在德国提起诉讼,指控耐时电池侵犯其锂铁电池专利。

通过专利官司打击对手一直是劲量公司的利器。2003年4月,劲量向ITC(国际贸易中心)起诉包括中国内地的南孚、双鹿、虎头等9家企业侵犯其“709无汞碱锰电池专利”,以阻止中国企业进入欧美市场,这场官司让中国电池行业在6年时间内耗资几百万美元取得了胜诉,但这期间美国劲量却悄然完成了对南孚电池的控股。

耐时电池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从2008年开始,耐时电池已经与劲量在英、德、法、荷等国际市场多次交手,双方更曾经在海外法庭正面交锋。

禹涵告诉记者:“当时我们就想要打持久战,一定要赢,我们得为自己的生存而战。”

积极应战的耐时当时仔细对比分析双方的研发数据,并向德国当地法庭提交了大量详细的证据,官司只经过一个回合,法庭在两个月后即判决劲量公司败诉。

然而耐时电池的出现势必会影响到劲量和它控股的南孚电池在锂铁电池领域的绝对控制地位,虽然在德国输掉了官司,但劲量与耐时的竞争不会结束。

耐时电池董事长的夏信德介绍:“我们已经做好了在锂铁电池专利上打持久战的准备。19.9元每盒的价格并不是最低的,随着产能的提高和成本的继续降低,我们一定会把锂铁电池的价格降到更低。”

耐时电池的自有品牌之路才刚刚开始,摆在其面前的依然是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而且其还面临着丢掉飞利浦等OEM订单的危险,但是耐时已经提出了要做与南孚并排跑的电池行业“第二匹马”的目标。

业内分析,中国电池产业已经形成了392亿节的年销售规模,却并不是电池强国。因缺乏劲量这样的全球性电池品牌,从OEM巨头转型而来的耐时能否实现自有品牌的突破?


 

 

(编辑:全球电池网)

上一篇: 镇江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开工 下一篇:  日立车辆能源目标在全球车用电池市场
版权声明:全球电池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相关文章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本文共有 条评论
>>